![]() |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既然“银发上班族”受到追捧可能成为趋势,那么,就应该考虑在制度等层面做好保障,营造有利于老年人重回职场的氛围。老年人不必购买医疗与养老保险,他们的薪酬要求与青壮年职工有很大的不同,但社会还没有针对老年职工的特殊性形成比较统一的计酬模式……
前段时间,辽宁出台政策,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其实早在这样的政策出台前,不少地方已经悄然出现了银发上班族。他们有的是因为经济压力,有的是不习惯退休生活的闲散,想继续发挥余热。浙江嘉善人陆建华9年前就创办了全国离退休老人人才网,专门面对退休老人这样的求职者,以及对这个群体有需求的用人单位。目前这个网站生意红火,注册的求职人数是7万人,不少老人借此“重出江湖”。(8月1日《钱江晚报》)
尽管辽宁等地出台鼓励老年人就业创业的政策,背后存在人口老龄化、部分老年人收入偏低等多种因素,但也要看到,即使不存在这些因素,老年人重回职场,也应该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趋势。社会对于老年人就业创业,应该从被动鼓励,变成主动吸引和接纳。
这种趋势,可从两个具体的例子当中得到印证。
其一,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计划3年内招募1万名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此前,银龄讲学计划已在多省市进行过成功的试点,由于这些退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动员他们到教育薄弱地区工作,对于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大有好处。
其二,尽管退休医生一直属于香饽饽,但近几年来他们格外受到重视,在一些医院,退休医生的返聘率极高,甚至达到了退一个返聘一个的程度。再加上医学人才到了一个地方,可以发挥出技术种子的作用,一名专家带出一个技术团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这就导致除了本医院挽留人才外,其他医疗机构也把退休医生当作挖墙脚的重要对象。
如果仍保持固有思维,不把银发上班族当紧缺资源,甚至反而将他们当成负担,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那些富有远见的地区和单位,早就将这些紧缺资源挖掘一空。并且,受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劳动力减少的双重影响,部分银发上班族的紧缺性将会日益凸显。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既然“银发上班族”受到追捧可能成为趋势,那么,就应该考虑在制度等层面做好保障,营造有利于老年人重回职场的氛围。老年人不必购买医疗与养老保险,他们的薪酬要求与青壮年职工有很大的不同,但社会还没有针对老年职工的特殊性形成比较统一的计酬模式,为老年职工量身打造的劳动权益保障、跨区域社保等,都还不够健全,假如这些短板悉数补齐,用人单位选用老年职工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个独特的人力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