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服务降门槛是人性化补缺
正文浏览次数:822
据《南京日报》报道,江苏南京市上个月出台《养老喘息服务和老年人购买紧急呼叫服务补贴办法(试行)》,由政府补贴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照护,让家属“喘口气”。在试行一个月后,南京市民政局近日作出调整,能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年龄由70周岁以上调整为60周岁以上,能力评估分值由不少于110分降为不少于80分,照料老人的家属范围把“配偶”也纳入其中。
近年来,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愈发受到重视,担负繁重照护之责的家属的生存状态同样引发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已有部分城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专业护工上门照护老人,给家属喘息的机会。在居家养老仍是当前主流养老方式的情况下,这样的公共政策无疑是彰显政府养老责任的现实路径之一。
正所谓“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宏观政策的方向已然明确,但如何通过详尽科学的具体措施使政策尽快落到实处,既检验着相关部门的敬老态度,也考验着具体的行政智慧。南京市在去年下半年即小范围试水喘息服务,今年7月出台了统一的补贴方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按照该办法的评估要求,仅有少数重度失能老人符合条件,当地随即调整了实施细节,在补贴标准不变的基础上,使得政策受惠面大大扩围。这样的行政效率着实值得点赞。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公共政策,要衡量其是否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一个最为直观的视角就是在公共支出可承受的范围内,看该政策是否取得了受益人群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南京相关部门适当降低喘息服务的门槛,其实应当理解为对公共政策的一次有效干预。好风凭借力,善政需善为,希望各地在出台养老服务政策之时也能秉持这样的积极态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避免一些被寄予美好初衷的好举措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