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南京试水把养老床位“搬”进家
        正文浏览次数:579
  2018/10/31 9:49:21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步入银发社会,众多老城区正陷入土地“寸土寸金”、养老“一床难求”的困境。为化解养老“床位荒”,江苏南京市正试点推行家庭养老床位,试图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专业照护。(摘编自《新华日报》《南京日报》)
    严峻养老现实倒逼出台新政
    据报道,南京郊区地方大,养老床位多,但是城区的老人嫌远,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不高,而鼓楼、秦淮、玄武等老城区则是老人多,地方少,养老床位难找。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鼓楼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2万,老年人口总量位列南京全市各区首位,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万,占总人口的16.60%,这标志着该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去年,鼓楼区展开了老龄人口评估普查行动,在4.3万名抽查对象中,有近三成老人存在失能、半失能及失智等情况,急需专业照护。然而,该区现仅有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床位6035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不少老人因为住城区习惯了,不愿意去离家远的养老机构,更加剧了主城区养老床位的供需失衡。龙江某小区的一家嵌入式养老机构,虽然只有10张床位,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老人排队已经排到3年以后。
    另一方面,许多老人仍守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要在家养老。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陈昕说,当前老龄工作中,“9073”现象突出,也就是说老年群体中有90%处于在家养老却缺少专业照护的情况,有7%享有一定的日间照料,仅有3%住在养老机构。
    “推出家庭养老床位这一举措,是现实问题倒逼出来的。”陈昕认为,“这是开门办养老院的‘升级版’,把养老院的所有服务都搬到家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老人还住在家里。”
    对适老化改造提供财政补贴
    实际上,大多数老年人想要在家养老,相关养老服务却跟不上的问题,早就在南京市级层面引起了重视。
    2017年9月,南京市民政局就制定发布了《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试图通过政府和养老机构的共建方式,解决本市户籍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难题。按照该办法解释,家庭养老床位是指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家庭床位。
    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南京鼓楼区出台了《鼓楼区家庭养老床位管理细则(试行)》。根据该细则,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照护服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失智老年人,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有养老机构床位服务需求的居家老年人”。在服务内容方面,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并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可通过紧急呼叫设备主动发起或通过智能生命监测设备自动发送远程求助信息,由专业养老机构实施响应。
    细则还明确,为减轻老人家庭负担,鼓楼区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承担全区前2500名报名申请家庭养老床位的家庭价值3000元的配套智能设施和设备,由政府指定的66家专业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安装并提供服务。服务双方必须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期须达3个月或以上。协议期满后,由提供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将配套的可移动设施和设备收回,并提供给下一个家庭养老床位使用。
    养老机构看好这种延伸服务
    鼓楼区的这一举措很快得到养老服务机构的响应,首批2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计划在今年10月甫一推出就被认领完毕。
    对于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费用,相关规定明确,由承接服务的机构与老人家庭根据具体服务内容协商制定。鼓楼区对每个家庭养老床位的半失能、失能老人分别提供每月价值480元、720元的服务补贴,由养老服务机构向老人提供相应的等值服务。
    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承接了30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120多张。“试点很受欢迎,从长远看,这是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解决了办养老机构房源紧张的难题,也适应众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心理。”该中心负责人梁飞说,对在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而言,这一服务可谓“雪中送炭”。“除了清洗沐浴、排泄护理等生活照料服务外,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服务特别受欢迎。”
    厕所里装上扶手和防滑设备,房间里安上夜灯、烟雾报警器、摄像头,床上铺上智能床垫……家住祖师庵4号的蒋女士,率先尝试这一服务就“救了一命”。10月16日,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她不慎从床上跌落,智能床垫及时报警后,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调用智能摄像头一看,老人趴在地上起不来,15分钟内就赶到化解了险情。
    走入百姓家还要过“信任关”
    “养老机构有大量潜在‘客户’,但苦于扩张没空间,没有充足床位;日间照护中心靠上门服务维持运营,有人手缺‘市场’。”鼓楼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嵇峰说,推行家庭养老床位既是化解主城养老困局的先手棋,也是养老机构转型发展的一次机会,众多养老机构从一开始的犹豫观望变为积极参与。
    鼓楼区公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后,各个社区的报名点一天能接到30多人咨询,其中三分之一有强烈申请愿望,还有不少居民在观望。“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高,送服务上门,会不会套取隐私、做推销?不少居民会有疑惑。”陈昕说,为提高政策知晓率,街道、社区介入帮助养老机构上门做政策解读工作,取得不错效果。“这不是政府托底养老服务,而是政府补贴降低养老成本。从长远看,要培育居民‘花钱买服务’的养老理念,通过政府引领,搭建机制制定标准,发动养老机构参与,进行市场培育,形成一种养老服务新模式。”她强调。
    对更多养老服务机构而言,参与其中也是一种试水探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方向,做好了会有很大的市场。但家庭养老床位必须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摊薄运营成本,也有利于提供专业服务。如果只是零星开花,‘一对一’上门人力成本很高,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机构会难以为继。”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