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文化消费升级 这座“富矿”怎么挖
正文浏览次数:692
今年“双十一”天猫成交2135亿元,在爆仓的快递中,有一部分装着广场舞服装、摄影器材、书画用具等,它们最终会被送到一个个追求文化享受的中老年人手中。
一年在数码产品上花费千元,购置4次运动装备,爱广场舞也爱高尔夫……这是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银发族消费升级数据》显示的情况。这份数据研究了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健康、口碑、飞猪、优酷上5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行为,数据说明,银发族在文化消费上升级明显。
舞者、作家、健身达人、摄影发烧友……很多人在退休以后,把这些名词变成了自己的新头衔。2017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而据媒体报道,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字还将翻一番。如何满足他们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意愿,正是市场值得挖掘之处。一些KTV商家将白天时段,以稍低的价格面向老年人开放;杭州多家电影院,长期推行老年人10元看电影的活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消费产品还比较单调,文化消费市场还远远没有得到挖掘。影视、话剧、音乐、舞蹈、绘画,文化领域应该有更多的老龄视角,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量身订制”。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