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河北廊坊市龙河高新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内,为期两周的日医机构介护员工培训进行到了最后一节课。在日本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正在遵循日式插花的原则,将若干枝非洲菊、石竹、巴西叶变成形态优美的盆插。
日医(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营业课长石永磊表示,“我们的服务模式是在日本经过了时间检验的,我们希望能让中国老年人享受到这种服务。”石永磊所说的服务模式,就是日式“介护”,其核心为“自立支援”:准确把握老人“想做什么”的意愿,尽可能地发挥老人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帮助老人过上高品质的自立生活,而非代劳一切,“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照护人员的数量缺口。”
力所能及,让老人自己做
“在中国,大家把这个产业和职业叫做‘养老’,在日本,我们使用的是‘介护’的概念。”种元崇子是日医北京的常务执行役员,她说,“中式养老的特点是,护理员会按照老人的吩咐去做事,而我们会考虑,老人虽然各项机能都在退化,但他依然有残存的能力,介护的理念就是让老人最大化地发挥这些残存的能力,必须由人辅助的动作我们会帮助,其他的事情我们尽量鼓励老人自己去完成。”
种元表示,如果老人做什么都被照顾,容易因此而形成心理依赖,老人现有的身体机能有可能会随之退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石永磊坦言,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老人照料依赖家属,而家属出于亲情、孝顺等因素,会不舍得、不好意思、不敢让老人自己动手,这是普遍存在的情况。“日本的老龄化进程比中国早30年,也经历过以子女照料为主的阶段,观念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日本政府推行介护理念和方法时,组织了很多的启蒙活动,教会家属如何正确、科学地去照护老人。”
自立支援,缓解人才短缺
石永磊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在面临养老的重负,照护人员数量不足,所以要尽量相信老人自己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样原本一对一的照护,就可以变成一对二、一对三甚至更多,照护人员也能空出时间去服务更多老人。
老人晚年,有梦有尊严
除了在必要时为老人提供辅助,介护将另一部分精力放在关注老人的情绪和人生计划上。
“人上了年纪之后,其实对自己的后半生是有计划的,我想如何度过我的晚年?老人的想法和意愿,是在帮助老人生活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的。比如老人想在某个时间段完成一件什么事情,我们会遵照老人的想法,辅助他去完成。”
石永磊介绍,通过这种辅助,让老人完成自己为晚年设定的目标,比如去哪个城市旅游、学会一种乐器、学习一门外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