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养老机构需防“劫贫济富”
正文浏览次数:594
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22日正式发布《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对养老机构补贴政策从单一补贴改为根据服务对象身体状况、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信用状况、医疗服务能力等4个维度实行差异化补贴。根据最新政策,养老机构每床位每月最高可获1050元补贴。
地方不断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对激活养老市场活力,扩充养老资源增量,无疑是重大利好。特别是近些年各地补贴逐渐从“补砖头”“补床头”向“补人头”转变,已然可见相关机制在不断完善,政府的管理思维和服务能力也在不断转变和提升。
以北京市为例,此次发布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一改以往单一的考量因素,在评估机构收住服务对象身体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构的服务质量等级、信用状况、医疗服务能力,对于给谁补、怎么补、咋监管都做了详尽的规定。简而言之,就是做得越好的养老机构能获得的补贴越多。这种多维度的差异化补贴显然更能与养老机构的成本与管理相匹配,从长远来看,对提升本地养老行业整体水平也大有裨益。
当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通过财政补贴来助推民生事业,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近年来,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价格高却住不满的尴尬,在各地屡屡上演。那么,就养老机构的相关补贴政策而言,老年人其实最为关心的问题乃是,养老机构享受补贴或补贴提高后,入住养老机构会否变得更为轻松一些,价格会否变得更优惠一些?尤其是营利性养老机构也同等享受政策,假如获得补贴后,而服务价格依旧高企,显然难言老年人从中得到了实惠。
而恰是这一点,在各地出台的相关补贴政策中,并不见得总能让老年群体打消疑虑。新近出台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同样如此。相比之下,2017年出台的《广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就明确规定,对高于公办养老机构基本服务收费5倍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将不予资助,而对高于公办养老机构基本服务收费3倍、低于5倍的公益性民办养老机构将视同于经营性的民办养老机构,补贴将降为300元。这就消除了补贴“劫贫济富”的疑虑,也让老人吃上了定心丸。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