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广州、杭州、苏州等地试行“喘息服务”后,北京也加入了试水行列。日前,北京市丰台区老龄办发出公告,试点通过政府购买“喘息服务”的方式,给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每月放4天假,其间政府付费请专业护工照料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喘息服务”的家庭可到居委会提出申请。这是北京市首个由政府买单提供“喘息服务”的试点。
《新快报》:诚然,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但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会让子女面临巨大压力,身心俱疲。而政府提供“喘息服务”,为照护者提供休整机会,也有利于老人的健康恢复,体现了以民为本、解民所难的执政情怀。
当然,“喘息服务”的时间、方式、补贴额度等能否有效激发家属的能动性还有待观察,相关评估、审核还需进一步细化,还要防止徒有虚名、失职渎职或冒领补贴等现象发生,逐步探索、完善长期、有效的“喘息服务”及公共护理保障制度。
《深圳特区报》:政府买单“喘息服务”当然是件好事,但也要明白,“喘息服务”目前只是一种补充型、救济式的养老方案,并不是主流的、普惠的养老模式。已经试行“喘息服务”的城市的经验表明,建立好老人家庭档案与健康档案,对申请服务家庭进行经济状况的综合评估,给“喘息服务”一个正确的定位,才能让公益效果最大化。想让公众不滥用“喘息服务”,给最需要“喘息”的人以优先权,就要继续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的层次,在保障养老普惠的基准线上,让不同的养老需求得到回应。
《河南日报》:开展“喘息服务”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搞好对接。护理老人并非易事,而且每个老人的情况不一。因此,子女在和相关方面进行对接的时候,一定要将老人的情况交代清楚,包括基本病情、用药、护理以及生活需要等细节问题,而且在享受“喘息服务”期间,子女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应该随时关注老人的情况。二是相关方面要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喘息服务”流程和规则,明确责任,细化服务标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确保老人体验不打折,服务不降低,不出现差错和意外。这样才能让子女和家庭成员放心和安心,也能体现“喘息服务”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经济日报》:北京市试点政府埋单“喘息服务”,不仅可以极大地缓解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成员护理的压力,减轻其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而且体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情,值得点赞和推广。各地不妨学学“喘息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给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属,使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