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事件: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最新《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绿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人口负增长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尽管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基于各种数据和数学模型预测到的时间点不同,但负增长是无争议的一个大趋势。按照一些专家的预测,世界人口会在2100年达到顶峰,为110亿,之后开始出现下降。
如果站在人类历史的宏大视野内看,每一次人口大增长(或者说生育大浪潮),都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紧密相连。最明显的,伴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浪潮席卷全球。1950年,全球人口为25.2亿。到1999年,已增长到60亿。从21世纪初到今天,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但现在还只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全球人口仍在强劲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到了现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像过去那样,与工业革命呈现正相关关系,反而出现负相关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社会化程度和社会福利相应提高,也相应地减少了养儿防老的压力,减轻或消除了养老的后顾之忧。
此外,如果人们感觉在养育孩子上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也就没有必要养育孩子,或者养一个就足够。再说,有了科技和高水平的卫生条件保证,养育一个就能存活,没有必要像贫穷时代要生育多个孩子以防夭折。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人职场、家庭压力普遍很大,养育孩子在经济、时间、精力和能力上的成本都与日俱增,也制约了养育孩子的愿望和行动。
当然,有人不可避免地想到劳动力和养老问题。但其实,当今及未来社会中,劳动力市场也将由科技而非人力来取代,机器人、人工智能也将取代更多的人工。用较少的人力就能让社会财富保持增长,何必需要更多的人呢?即便人口负增长在未来不足以满足现有人口的养老和劳动力需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也会弥补,社会总财富仍足以满足总需求。
当然,到了最后,人类社会应当有多少人口,其实是与已有的人口有多大的生产力及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坦然,没有必要过多人为干预人的生育,让自然、经济和科技水平来决定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