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在我国,雇佣保姆居家照顾老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那么,这种养老方式面临哪些问题,背后又存在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家属:老人与保姆难磨合
“在更换了近20个保姆之后,今年国庆节后新保姆刚刚上岗,希望这次能够安定下来。”对祝女士来说,找到一个能够长期稳定的保姆照顾母亲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五年前父亲去世后,祝女士为母亲请了第一个保姆。一个月试用期过后,老人和保姆互炒了对方的“鱿鱼”。“老人控诉保姆懒惰不干活,保姆则表示老人看自己不顺眼,十分难伺候。”之后她又雇佣了一名新保姆,而这也差点害了母亲。“老人因和保姆拌嘴生气,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
祝女士表示,老人本就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有时保姆难以理解和包容,双方难以磨合,不得已才频繁更换保姆。同时,在提及找保姆的经历时,祝女士还表示,许多保姆年龄偏大。
保姆:照顾老人要忍辱负重
雇主怨声载道,保姆也表示有苦难言。“之前照顾过一名老人,她吃素也不允许我吃肉,米饭盛多也对我横眉冷对,总觉得我占她便宜了。有一位同事只因吃了一个鸡蛋,就被老人指着大骂‘光吃饭不干活’,不仅在她做家务的时候监视她,还不允许她外出活动,称是怕她偷懒。而且收入与付出也难成正比。”一位保姆表示。“照顾失能老人十分不易,感到力不从心。即使如此还常被指责偷懒,实在令人寒心。”该保姆诉苦。
业内:双方观念有待转变
“希望能够制定统一标准,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并呼吁雇主给予更多支持和理解。居家保姆与雇主并非上下级关系,理应平等相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人员说。
对于双方难磨合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认为,目前家政市场上,照顾老人的保姆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且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甚至不识字。再加上有些老人本身存在沟通难度,双方长时间的相处很容易引发矛盾。不少老人观念传统,只希望由儿女来照顾,所以对保姆本身就较为抵触。
该工作人员还认为,养老具有很强的个性化需求。许多从业人员由于没受过专业训练,存在素质不过关的问题。而对于老人来说,需要有一个观念变革的过程。希望老人的子女发挥调和作用,帮助老人接纳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