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关注银发族触网后“成长的烦恼”
        正文浏览次数:207
  2021/4/19 9:54: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双庆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值得一提的是,网民增长的主体由青年群体向未成年和老年群体转化的趋势明显。银发族触网比例的提高,说明其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对此,既要看到老年人进入网络生活的积极影响,也不要忽视网瘾和数字鸿沟同在的问题,以帮助银发族克服触网后“成长的烦恼”。

  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聊天工具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除了传统的文字聊天之外,语音、视频聊天降低了交流的门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微信群聊的功能促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有时候群里的一句简单问候往往会激发更多互动。通过线上互动交流,老年人能够获得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等社会支持。这些不同类别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老年人抵御孤独,起到情感抚慰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少数老年人沉迷网络甚至形成网瘾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于刷短视频、签到领猫粮、领红包等。更为极端的是,为了完成特定数量好友助力任务,一些老年人不断给身边亲朋好友发送助力任务的链接,导致身边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任何的沉迷都会带来消极影响。沉迷网络导致一些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凌晨还在玩手机的生活方式。沉迷于网络以及不合理的作息时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网民比例增加不代表老年人已经跨越数字鸿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鸿沟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数字鸿沟关注人们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机会差异,即“接入沟”。新一代数字鸿沟主要是指人们在有效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上的差异,也被称为“使用沟”。老年网民的比例提升意味着无法访问互联网或相关设备的情况正在减少。但是,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仍然有待弥合。例如,有不少老年人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聊天、浏览短视频、签到领红包,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扫码进入公共场所,也不会通过小程序购买火车票。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面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应建构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组织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引导老年人合理上网。当前,社区已经成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基础。社区可尝试将面向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服务工作中。通过组织社区交流活动,工作人员能够了解老年人的媒介素养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招募那些在社区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年居民参加媒介素养教育,并通过发挥他们的人际影响力带动身边人一起学习,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扩散。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当下,社区还可以通过开展线上教育,引导老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考虑到单个社区人员有限,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微信公众号并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相关内容。社区将学习材料转发到本社区微信群以便社区居民学习。此外,社区还可以鼓励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学习媒介素养的文字、图片与视频并在微信群中呈现,以形成集体学习的风尚。而政府部门联合社会力量为老年人休闲娱乐创造条件也是帮助老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的重要举措。业余生活的缺乏是导致老年人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为老年人学习、娱乐、交友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放下手机,参与社区活动。

  (作者:刘双庆,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hbln1)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