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那么,群众将从哪些方面获益呢?
新药好药将更可及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将实现常态化。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连续三年调整了医保药品目录,目前有2800种药品被纳入目录。“十四五”期间,国家医保局将继续立足基金承受能力,适应基本医疗需求、临床技术进步的需要,动态调整优化医保药品目录,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评价优良的药品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药纳入支付范围。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开始五批药品的集采,患者个人负担水平明显降低。在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方面,中选的冠脉支架价格降幅达到93%。
“十四五”时期,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范围,让群众用上更多新药好药。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期,每一个省份通过国家和省级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品种数量要达到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的品种要达到5个大类以上。
长效机制提升重疾保障
在重疾保障方面,《规划》提出,核心是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
施子海表示,针对这一目标,要建立医疗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做好各类困难群众身份信息的共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到医疗救助范围。针对不同困难类型,实施分层分类救助。规范救助费用的范围,合理确定救助标准,不同的困难程度有不同的标准。此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基本医疗要救助,社会力量也要引导到救助的环节中来。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此外,住院和门诊保障水平也将更加均衡。施子海介绍,未来五年,国家医保局将在巩固稳定住院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推动提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保障政策,提升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的保障水平。
医保公共服务也将更加便捷。《规划》提出,要为参保群众和单位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精细的服务。“十四五”期间,医保服务网更为完善,建立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医保服务网络,合理布局服务网点,大力推进服务入镇进村。
《规划》还明确,在完善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共同发展。加快构建互联网、医保电子凭证等智能化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医保公共服务“网上办”“码上办”“视频办”。进一步扩大跨省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逐步实现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