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老龄工作
养老服务大院: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乐
        正文浏览次数:576
  2014/12/10 23:17:55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随着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照料服务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大幅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凸显。近年来,吉林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乐。        政府大力推动        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是建立在村屯、最直接服务于农村老年群体的载体和平台,其宗旨是利用村屯集体闲置房舍等资源改(扩)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在大院内为本村屯老年人开展带有公益性、互助性的养老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并组织爱老义工和健康低龄老人为村屯其他老年人提供卫生、康复、教育、文体、家政等项服务,使他们不出村屯就可以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2009年,吉林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 “全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2010年,省民政厅、老龄办、财政厅、文化厅、卫生厅、体育局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工作的意见》。 2011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和省老龄办等13个部门印发的《吉林省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3年推进计划(2011—2013年)》,对养老服务大院建设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安排,使养老大院建设工作步入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        在养老服务大院建设过程中,吉林省有效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当地卫生院 (所)、学校、养老院、老年人活动室和养老服务人员等公共服务资源;重视规范不同类型的服务队伍,使零散的公益助老活动组织化、制度化、常态化;主动协调财政、民政、体育等相关部门,共同为搞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不断充实基层老年群众组织的人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老年人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        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立的同时,养老服务方式也得以创新。一方面,针对高龄、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采取 “服务送上门 ”的服务模式:一是设置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二是动员义工志愿者与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三是村干部、农村老年人协会会员对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的生活实行包保服务。另一方面,采取 “老人走出门 ”的方式,动员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在养老服务大院里享受日间照料、就餐、健康保健等服务,使他们更多地融入社会。        由“盼天黑”到“怕天黑 ”        4月24日,记者在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养老服务大院采访时看到,一群老年人正围坐在日间照料中心里玩着 “花图(朝鲜族流行的一种纸牌游戏)”。水南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设有日间照料室、舞蹈室、门球场、排球场、文化娱乐广场等活动场所,并配备了电视、音响、点歌机等系列娱乐设施。还配有厨房,老人们中午可以在这里吃午饭。据介绍,石岘镇水南村总人口640人,老年人总数13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 .7%。其中有85位老年人加入了村老年协会。养老服务大院的日常业务由村老年协会进行管理,参加老年协会的会员每人每年缴纳5元会费用于日常活动的花销。老年协会有1 .8亩老年人创收基地,老年人自种自收,作为养老服务大院的午餐来源。协会还组建了一支舞蹈队,聘请专业老师教老年人唱歌跳舞,并到敬老院等地进行免费慰问演出。“白天在养老服务大院的日间照料室打牌、打门球、打鼓练舞,中午在这里吃午饭,晚上回到家享受家庭生活。”一位正在玩牌的老人这样描述他一天的幸福生活。        距水南村大约10分钟车程,就是松林村。走进松林村养老服务大院,记者看到老人们边打鼓边演唱着松林村老年协会的会歌。该镇老年协会会长池享哲告诉记者,松林村现有74名老人,服务站对老人采取 “包保式 ”服务、“走进去 ”服务、“请出来 ”服务、“互助式 ”服务、“慰问式 ”服务等方式照顾老人,并陪老人们学习、玩牌、唱歌、跳舞、聊天,还经常提供必要的救助。村里能干活的老人全部下地劳动,每年可创收1万多元,这些钱都被用于改善老人生活。松林村还建起了图书馆、乒乓球室、门球场。        池享哲说,养老服务大院服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上也有明确的安排。在大院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的居家养老工作启事板上记录着大院一周的工作安排:周一练歌;周二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周三保健常识讲座;周四文体活动(健美操);周五重点帮扶人员访问;周六为日间照料室打扫卫生。石岘镇还组建了11支为老服务队,有90多名志愿者无偿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和日常照料,已有120多位老年人受益。        据了解,目前,吉林全省像这样的养老服务大院已建成2000余个,为老年人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就地就近服务,初步形成了 “建设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形式多样化 ”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说起养老大院给农村老年人带来的好处,正如一位老人所言,“以前在家看着时钟盼天黑 ”的生活不在了,“现在是在养老大院看着时钟怕天黑”。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已成为农村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快乐家园。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将展开
  • 2016/7/21 13:19:21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