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草根”智慧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正文浏览次数:1405
2014/12/10 23:20:29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农村养老,现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从传统观念和农民手头余钱等现实情况来看,去养老院的不多,很多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但问题也来了,家里的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谁来帮忙养老?还是自养自老?
农村有别于城市,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个村庄有家超市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是养老社会化服务?在农村,出现有钱难寻保姆、买不到服务的问题,也不奇怪。
再一个就是习惯的问题,很少听说有农村的人会去敬老院养老。这个也不难理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就提过一个“熟人社会”的概念,意思是人习惯自己的“小圈子”社会,到了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不适应,以致不愿去尝试。
因此,农村的事情,有时候需要一种“草根”的智慧。桐庐合岭村的做法,就是充分发挥了基层政府引导和村民互助的作用,先是解决了购买服务市场的问题。目前这块市场不是很大,的确需要政府来支持,甚至当“娘舅”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随着国内老龄化的日渐严重,也应该看到其中商机。再是充分发挥了“熟人社会”的作用,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你帮我,我帮你,氛围就起来了,自然又形成一个更加亲密和谐的“熟人社会”。用这种智慧来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相信势必能推动整个农村的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