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老干部专栏
除了老有所医,更要老有所依
        正文浏览次数:494
  2014/12/10 23:20:32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西湖区社区医生和空巢老人签约,推出“医+依=爱”服务          8月29日下午1点半,三墩庙前街社区,28岁的周姗姗敲开了一幢二层瓦房的大门,周姗姗是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这里住着91岁的王奶奶。          开门的是王奶奶的保姆,因为前段时间身体不好,儿子给她请了个保姆照顾她。          王奶奶拄着拐杖,驼着背,晃晃悠悠地从里间走出来,周姗姗给王奶奶量血压、测血糖。          检查完毕,看到有这么多人上门,王奶奶一直拉着人说话,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她说的当地话,但记者还是能感受到她很开心。同住的一名大妈说,这个院子里,就她和王奶奶两个人,听说你们要来,她上午就等着了。 王奶奶是三墩一名空巢老人,在西湖区全科医生与空巢老人签约服务计划中,她是服务对象之一。          这项从今年7月开始的服务,已经有5000名空巢老人签约,社区医院每个季度至少会上门一次看看老人,给老人检查身体,陪老人聊聊家长里短。          一直说不舒服要去医院看          其实是想子女上门来陪她          有一名70多岁的老人,社区医生上门看她,她一直说自己心里不舒服、没力气,医生带她到医院做了心电图等检查,没什么问题啊!          社区医生很困惑,实在查不出来什么病,他和老人坐下来聊了很久,老人才说出心里话。原来,老人的子女平时每个月都会上门来看她的,这次,已经有2个月没来了,老人想装个病,子女就会上门陪她去医院看病。          社区医院打电话给老人的子女,才知道他们最近出差,有段时间没来看老人了。          这是西湖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科科长马方勇讲的一个真实故事,这让记者想起上星期本报报道过的长庆街道一位老人练“狮子吼”的事情,同样是空巢老人,同样是希望儿女多来看看,为此,他们不惜装病,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          马方勇说,类似的事情,社区医院还遇到过几起,今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但西湖区全科医师在入户健康随访时发现,很多子女因为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法做到每月回家看望父母,即使住在本地的子女也很难做到每周回家看老人。          因此,西湖区卫生局决定实施全科医生空巢老人签约服务工作计划。        “医+依=爱” 社区医生每日半天花在“情感治疗”上          在西湖区全面实施空巢老人签约服务计划前,三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了一项“医+依=爱”的服务,其核心内容,就是代替子女看望独居空巢老人。其中的“医”,就是专业医疗服务,“依”就是依托社区和左邻右舍的关心,为辖区70岁以上且3个月以上得不到子女看望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关爱服务,并为老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          周姗姗所在的服务团队,有3名医生,需要服务60多名空巢老人,至少每个月上门一次。如果老人身体需要的话,他们也会特意请来专科医生一起上门。        周姗姗说,每天有半天时间,她都是在走街串巷,每个老人家里,短的待15分钟,长的需要半个多小时,“有次到了一位老人家里,老人拉住我们聊天,拿出一个西瓜,吃了一块,还要我们再吃一块,一定要我们把一个西瓜全部吃光才能走。”          共组建89支健康服务团队 重点对付老人“心病”          西湖区纯老年人家庭的人口有1.9万人,但真正需要服务的空巢老人只有五千人,大部分老人还是跟子女住在一起。          马方勇认为,空巢老人的疾病,很多时候是“心病”,因为没有人陪伴,心里会东想西想。西湖区的全科医生,50%都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上门除了检查身体,其实更重要的,就是陪老人聊聊天。          签约之后,社区医生会联合社区工作人员,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走访,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陪老人聊天,开展心理咨询及疏导服务;对长期卧床的空巢老人,每年免费提供两次专科医生或护士上门服务;每年组织空巢老人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等集体交流活动等等。签约后,老人可以要求退约或改签。          在总共10项签约服务内容中,除了设立“家庭病床”需要收费之外,其他的服务都是免费的。          “每季度一次上门只是区一级层面的要求,实际上到了社区,基本都是每个月一次,有些老人身体不太好的,每周一次的也有。”马方勇说。          家住宝石新村6幢的张大妈,今年83岁,常年独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腰椎骨折,因住在三楼,上下楼梯行动不方便,在家除了 看电视、听收音机,几乎没别的娱乐。北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朱义雯定期上门看望张大妈,一起聊天、读报、拉家常,一段时间下来,张大妈的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          目前,西湖区共组建了89支“空巢老人健康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作为技术支撑,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作为服务补充。        民情点评          他们不仅仅是家庭医生          记者 钱伟锋          年纪越大,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就越是关心,今天血压高不高,吃什么高血压药会好一点,血糖需要控制吗?          不用去医院,就有医生提供定期上门服务。西湖区和空巢老人签约服务的措施,可谓做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和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医疗水平,肯定要差很多。但是,社区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和居民的距离更近,联系更密切,他们的贴心服务,是很多大医院无法比拟的。
          对于城市老人来说,门一关,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听着秒针滴滴答答的声音,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感觉实在不是很好。社区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上门服务,其精神慰藉的功能,有时会比健康服务还要大。社区医生所承担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家庭医生这么简单,他们还承担着心理疏导的功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到我们都变老的时候,子女在外头打拼不能经常回家,肯定也希望有人能多陪着说说话,哪怕只是说说话。          这项服务,不仅老人欢迎,而且对于老人的子女来说,也多了一分放心。不过,再好的服务,也替代不了子女的关心,为人子女,有空的时候,还是常回家看看吧。毕竟,对于老人来说,来自家庭的关爱,是任何良方妙药都难以替代的健康支柱。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农村互助幸福院 托起最美夕阳红
  • 2023/8/7 10:22:04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
  • 2023/5/17 10:06:24
  • 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2023/5/17 9:55:27
  • 养老业里的年轻人
  • 2023/5/16 10:08:31
  • 四座“桥”托起社区老人幸福生活
  • 2023/5/16 10:02:43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