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道溪主任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出台了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养老机构建设快速发展,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有亮点,在提高养老金标准、老年权益保障、老年文体活动、老年志愿服务,以及尊老敬老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来讲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差距。对下阶段厦门市发展老龄服务业,郑主任强调,一是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规划;二是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领导;三是要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四是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国桂荣副市长代表市政府最后表态讲话。国副市长指出,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安排《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情况的跟踪检查;对厦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集中视察,以及围绕“发展老龄服务业”开展专题询问。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口老龄化带来严峻挑战的高度关注,有力地促进了厦门市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副市长强调,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应双轮驱动老龄服务业发展。下阶段,市政府一是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厦门市老龄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步起步阶段,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供需矛盾突出;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法规、标准、扶持政策不够完备;发展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多处于观望阶段;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等许多的问题。二是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孕育着一个潜力无穷的巨大消费市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看病、出行、购物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使老龄产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潜在老年消费需求旺盛,特别是随着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增强、消费理念更新、消费能力提高,将带动全市老龄产业增长潜力的释放和长足发展。老龄产业作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新兴产业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是要加强创新,推动发展。要提升老龄产品制造水平,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产业;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满足多元化老龄消费需求。要加快老龄设施环境建设,营造适老助老社会环境。完善老年人出行设施便利、居住空间设施便利、社区服务设施便利、公共场所设施便利等,创建无障碍的老龄生活环境;要在创新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提供保障,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询问会上,常委会委员专题询问提出的十几个问题,涉及老龄产业规划、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养老模式等方方面面。
例如,如何就发展老龄服务业与扩大内需、产业振兴计划相结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扶持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经营更多更好的产品;采取措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大扶持发展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完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管理方式,强化医养结合等;采取措施加快农村老龄服务业发展,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及市政府在老年文化、老年旅游、老年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措施。
市老龄办巡视员、李文晖常务副主任就我市下阶段将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老年人精神养老、农村老龄工作,以及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等相关问题,做了回答。由于准备充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市老龄办的回答,受到了郑道溪主任、国桂荣副市长的表扬和肯定,同时也获得了提问委员们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