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老干部专栏
上海首家老年人照护中心开门 市民政局表示将推广
        正文浏览次数:503
  2014/12/10 23:20:3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上海现有的352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因为就在“家门口”提供免费服务,被老人称为“托老所”。最近,坐落于临沂五村内的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托老所”悄悄转型,成为上海首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社区里生活半自理的老人,经评估后进入照护中心,可享受生活照料、康复康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市民政局透露,这是本市首个试点转型的“托老所”,今后将推广至更多符合条件的“托老所”。这意味着,部分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将有机会不进医院、不进养老院,在社区享受专业化护理服务。 
  南码头街道调查显示,社区6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人陪伴、日常照护的老人有800多人。虽然街道敬老院有200多个床位,居家养老也能为300多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但还是存在一定缺口。而原先的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又无法面向这类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为此,街道尝试委托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将“托老所”转型为照护中心。 
  晨检区、康复室、康乐活动室、午休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近千平方米的照护中心,布置得格外温馨。中心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老人进中心后需要测体温、量血压等,一天内可享受到康复锻炼、游艺活动、心理辅导、助浴等专业护理。家住临沂五村的徐富根,今年81岁,患脑溢血后遗症。为照顾老父亲,女儿每天要到父亲家买氵大烧。得知照护中心“开张”后,徐女士第一批报名登记。“能有专业人员来护理爸爸,我放心多了。自己也可以有时间做其他事了。” 
  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想要进照护中心的老人,须先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因为中心服务的对象必须是生活半自理、被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为“二级护理”的老人。一旦“评估合格”,老人就能以低廉的价格在中心享受专业日间照护服务。 
  按照现有的人员、设施配备,中心每天可以服务35位老人,按照每位老人一周活动1至2次计算,中心可同时为100位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根据计划,南码头街道还将在六里片区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护分中心,届时两个照护中心可以服务160位老人。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七成上海人选择居家养老
  • 2016/7/18 12:41:04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人民日报》: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12亿 居家养老最缺医
  • 2016/2/16 11:14:22
  • 老年人养生需知:学会享受慢节奏生活
  • 2015/12/10 10:45:05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