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所有街乡镇将建精神关爱站
正文浏览次数:384
2014/12/10 23:20:34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京华时报讯(记者陈荞)5日,首个《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发布,北京市约有13.5%老人心理健康指数在正常水平以下。北京市民政局称,年内本市将在东城等区县的20个社区试点建立精神关爱站点,今后将覆盖全市所有街乡镇。
13.5%老人心理有问题
去年9月,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协会委托,由相关单位对北京市16个区县60岁以上近3000名老人(不论户籍)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其中包括期望社区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心理检查服务等。总体上来看,北京老年人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国,但约有13.5%老人心理健康指数在正常水平以下,其中0.87%的老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
此外,独居老年人在心理状况上的得分要低于婚姻状况存续的老人,初中以下文化的老人精神需求明显要高于初中以上学历的老人,而男性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女性老年人。
社区可筛查心理健康
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目前民政部门正在制定“2013-2020北京市老年人精神关怀行动7年计划”。
李红兵表示,7年行动计划第二部分,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等现有机构或场所,在街道层级建立提供心理服务和支持的基本站点,并负责对老人心理状况的筛查工作。据介绍,年内北京还将在20个社区试点建设精神关爱站点,配置包括心理室、谈话交流室、培训专业的队伍等,目前试点社区初步选址在东城、大兴、门头沟三个区。
“未来7年我们一共要建立320个这样的站点。”李红兵说,由于专业队伍的限制,站点将先在城区建设,今后将覆盖全市所有街乡镇。
■马上就访
建设有标准多方案可选
李红兵表示,民政部门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签约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到对应的站点提供支持,由其机构专业人员轮值助战。
对于站点的硬件配备,项目组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李林英表示,站点首先要有2间房,可供个人或小组谈话、办讲座等,要配备电脑,以便为老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要有书架等,条件好的还可配备视听室,为视力不好的老人提供心理知识宣传。同时,各站点要有专人负责、工作规程、年度工作计划等。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