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新闻网讯(胡昕)10多年来,因为有一个热爱文化、热心倡导和慷慨资助文化活动的老人,武邑县武邑镇何家庄村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们借此求知、求乐、求善。这位老人就是该村74岁的退休干部魏长举。
走进魏长举的“图书室”,只见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近4000册书籍,有中外名著,有各类杂志,也有养殖、种植类书籍。1996年,魏长举从县文化馆退休回村,看到村里没有阅览室,他就把自己多年积攒的书籍拿出来,并向亲友借了一些,凑了四五百本,建起了“夕阳红书屋”。后来,他又自费订阅了《河北农民报》、《老人世界》等报刊,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儿童书籍,不断扩大藏书量。如今,书屋每天都会聚集很多人。
2000年,魏长举发现有的村民识字少或行动不便,便把三轮车改装成“流动书车”,并准备了小黑板,走村串街,讲时事新闻,为村民念书读报……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他还在自家外墙上办起黑板报,设置“心灵寄语”、“文艺百科”、“科学之窗”和“天气预报”等多个栏目,每天更换一期。
2005年,为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魏长举发起组建了爱心文化服务社和益智康乐苑,成员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自编节目,到乡村、学校、工厂和光荣院表演,深受大家欢迎。今年3月,魏长举又拿出几千元,成立了武邑县首家农村老年大学——— 何家庄老年大学,积极动员村里的老人上老年大学,学习革命歌曲、健康知识、书法绘画等,还不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和戏剧表演。如今,何家庄老年大学的学员扩展到4个乡镇的20多个村。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