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退休老人如何摆脱失落心灵轨迹令人称羡
燕赵都市网驻沧州记者李家伟、代晴 通讯员陈杰、王雅楠文/图
核心提示:几年前,当郭忠琴从沧州市卫生系统退休以后,她像其他所有曾经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一个巨大转折。那种失落和孤单让她至今难忘。但令人敬佩的是,她很快调整状态,将加入社区服务、无偿奉献社会作为了自己退休之后的人生重心,而她也很快在跳出自我的“小天地”之后,在这奉献的行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安定又幸福的“大世界”。
社区包饺子温暖退休老人心
今年60岁的郭忠琴在4年前退休。她说,刚退休的时候,确实心里有着深深的失落,一想就发愁:这以后干点儿什么呢?
退休前,郭忠琴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早来晚走,要强的她不想让自己的工作落在别人后面。可退休之后,突然间到来的“无事可干”让她难以适应。
就在这时,郭忠琴居住地所在的沧州市运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解放西路社区居委会举办的一个活动吸引了她。这个活动就是每年春节时居委会邀请辖区所有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聚到一起包饺子、过年。老人们聚到一起自己动手包饺子,说着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这样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郭忠琴,她看着居委会干部们,心想这些人不去陪着自己家人过年,倒陪着我们……
这样的温暖也给了郭忠琴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与其自己每天失落,不如像这些社区干部一样投入到为居民服务的活动当中,这样岂不是让自己重新发挥了作用,体现了自身价值?
这样的过年包饺子郭忠琴至今已经参加了3次。而她现在不但是参与者,更成为了服务者甚至组织者。除了春节,后来居委会又在元宵节组织老人们聚会,今年端午节时,郭忠琴自己拿出钱来购买了粽子、鸡蛋等物,又组织老人们聚会了一次。
退休老人成社区服务志愿者
2010年,解放西路社区居委会推出了结对帮扶活动。郭忠琴听说了,她找到居委会书记说:“给我找个最困难的!”很快,她与辖区残疾人朱女士结成了帮扶对子。朱女士今年45岁,瘫痪在床,连吃饭都得别人喂。从那时起,郭忠琴就多了这样一门“亲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登门看望,平时电话联系,过年过节时还要送去米、面、油,平时像冬天的棉衣棉被、夏天的凉席电扇她也都得给操心准备。而经过长久的相处,朱女士和家人也将郭忠琴当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有时遇到像孩子上学之类的事,还要找郭忠琴帮忙奔波。
此外,郭忠琴还成为解放西路社区居委会的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负责照顾前来社区活动的老人们。从端水端饭到整理床铺,从打扫卫生到搀扶老人,活儿虽然看上去零零碎碎,却也总闲不住。老人们在社区里的活动有下棋、书画、舞蹈、阅览,还有餐厅和休息室,这些环节都需要郭忠琴去付出自己的劳动。她每天8点半之前赶到社区居委会,一直忙到下午一二点钟才能回家,“回去了也得随时准备接电话接受新任务”。
去年5月8日,母亲节。郭忠琴惦记着一位孤寡老人,她买好了肉给那位老人往家送,想去陪老人包饺子。哪知路上发生车祸,当时就动不了了。可等伤刚好,她就又急忙“归队”,继续着自己的社区服务活动。
从“失落”到“充实”
沧州市运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解放西路社区居委会书记贾金荣对郭忠琴这几年来的志愿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郭忠琴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参加志愿活动持之以恒,热心、积极地为周围人们服务。
郭忠琴说,通过几年来的志愿服务,她已经完全摆脱了刚退休时的失落心理,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她在为社区、为他人奉献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内心的一份安定。她说,女儿和小外孙现在也加入到她的爱心活动中,陪她一起在“助残日”的时候去看望朱女士,甚至连女儿单位的领导在得知此事后也去看望。郭忠琴说,这说明还是好人多,大家还是有着一颗向善之心的。虽然她也曾遭遇过不解,有过委屈,但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她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坚定了自己奉献社会的决心。她说,她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所有面临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们提供一个参考,大家不妨通过奉献他人来摆脱退休后的失落,重新找回自我,重新定义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石利平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