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委员关注深圳老龄化问题 进入老龄化谁给我们养老
        正文浏览次数:562
  2014/12/11 0:17:1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3月初来看望女儿的江西老人胡小英这样向记者描述她的孤独生活:每天7点起床做饭,女儿女婿上班,上午逛超市买菜,午睡后看一下电视,再做晚饭,晚上接着看电视,然后就是睡觉。“找不到同伴搓麻将,找不到人跳舞,小区冷冷清清的,附近也没个老年大学让我解解闷。”
 
  记者了解到,在深圳,类似胡小英经历的老人不在少数,一部分是深圳改革开放之初即迁徙至此的拓荒者,更多的则是随子女生活在深圳的非户籍老人。由于深圳现有养老体系的不健全,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正在独自品尝晚年生活。
 
  今后,谁来给我们养老?深圳能否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家园?这也成为今年市两会期间代表们十分关注的社会话题。
 
  深圳加速走向“老龄化”
 
  深圳离老龄化社会到底有多远?按照国际上的有关标准,城市里60岁以上人口超过城市总人口的10%,这个城市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政协委员王树佳和人大代表吴立民分别在提案和议案中提出,虽然现在深圳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严重,但深圳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据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户籍老年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例是6%,约8.6万人;常住的比例是3%,约15.7万人。预计到2010年左右,全市户籍老人将增至20万,再加上非户籍老人,这一数字将突破50万。
 
  等老龄化压力加大就来不及
 
  因为深圳的老龄化问题呈现渐进式特点,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指出,应未雨绸缪,充分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准备,并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如果等到城市老龄化压力骤然加大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建设养老设施、完善养老体系,肯定就来不及了,因为它们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成效。”
 
  在一份《关于继续加大发展老年事业投入的建议》的议案中,吴立民代表提出,深圳是一座新兴城市,原有各种老年福利设施和活动场所,如公园里的老年康乐设施、社区星光老人之家场地等的基础均较薄弱,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财力投入,但仍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的需要。
 
  现有模式社会化程度不高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老百姓对养老保障关注的程度高达76%。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王树佳委员看来,深圳现有的养老保障各自依靠政府、单位、家庭和社会,使得原单位效益和血缘关系成为决定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社会化程度不高,令人担忧。
 
  他指出,现有条件下,深圳有98%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我市不久前也推出了居家养老的各项新举措,但居家养老存在一定局限性。资助对象无法全面覆盖,非户籍的老人无法纳入其中;其次,涉及面较狭窄,只能保障到户籍老人中年纪较大或困难老人。
 
  王树佳还进行了一项调查,依靠政府提供的老人院模式同样无法满足需求。此外,深圳目前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着设备陈旧、养老服务单一、经费依靠政府等一系列问题。
 
  以社会福利中心下属的老人颐养院为例,其属政府差额拨款单位,福利彩票基金也进行了相应支持,但2007年,该院仍亏损几十万元。据了解,老人颐养院的收费在1998年由物价局核定为980元/月,此后一直未曾变动。现在,这些费用仅够维持老人的生活成本和设备折旧,根本不能实现盈利,但大多数临时工的工资是需要老人院自己支付的。据悉,类似“入不敷出”的情况在深圳很多老人院都存在。
 
  “民营养老”条件成熟
 
  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由王树佳委员提交的第20080240号《关于扶持发展深圳民营养老机构的提案》为我市创建新的养老模式积极建言,其所开辟的一条“养老新路”得到了广大代表的关注。这份提案提出,深圳应大力扶持发展民营养老机构,放弃大包大揽的做法,建立一种有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采取公费和自费相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
 
  王树佳认为,深圳发展民营养老机构的条件和基础已较为成熟,主要表现为:
 
  市场经济大环境成熟,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深圳人对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特殊服务的养老观念将会普遍认同。
 
  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无论是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还是子女的固定收入都相对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多。因此,对高收入者而言,适当提高养老收费可以接受也可以承担。发展民营养老机构来承担养老服务,既可以分担政府养老责任和资金投入难题,又可以促进再就业,还可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建议集锦
 
  1.加大老年事业投入
 
  不断加大对发展老年事业的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除了财政要不断增加投入外,应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辟资金渠道,加快发展为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步伐。
 
  2.完善各项养老计划

  继续推进和完善近年来我市开始实施的“居家养老”计划、“老有所乐”计划、“老有所学”计划、“亲情通平安呼援”计划等一系列关乎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作,让广大老年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3.关注老年社团发展
 
  关注老年社团组织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和支持加强各级老年协会的建设,让它在做好老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民营公立养老机构同等待遇

  在融资服务、财税支持、土地使用、医保定点等方面,政府应按照公立养老机构的标准,给予民营养老机构同等待遇。同时,在民政局、卫生局、建设局、国土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中建立起一套多部门协作的流程和机制,出台具体、细化、可操作的优惠措施,并可仿效《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社会力量办学的投资收益模式,改革现行养老体制。 (林若飞 李纬娜)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应对超老龄化社会,别等到“当你老了”
  • 2016/7/25 16:06:0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