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震区孤老享有幸福晚年
正文浏览次数:1598
2014/12/11 0:17:2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39家老年护理院认养1267位老人 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心牵抗震救灾,情系孤寡老人”慈善认养捐赠仪式,6月1日在北京中民大厦举行。捐赠仪式上,全国各地39家老年护理院报名认养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儿女的孤老1200多名,为地震灾区孤寡老人晚年生活增加了一道安全网。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部分老年人失去了亲人,成为孤寡老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直接受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的惟一一家老年慈善机构,迅速承担起援助灾区孤寡老人的责任,一方面动员全国各地的老年基金会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救孤扶老,同时倡议和动员基金会正在全国积极推动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无偿认养灾区孤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老年基金会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近千万元,捐书画作品400多幅,各地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和社会民办养老机构共报名认养孤寡老人1267名。各认养孤老的护理院均表示,不但要无偿供养这些老人,而且愿为他们养老送终。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在讲话中说,认养行动从广西老年基金会、广西北海市海合爱心护理院和陕西渭南市澄城县鹤童老年公寓首先提出倡议,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把倡议转发全国,动员各地的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踊跃认养,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各地爱心护理院和社会民办养老院积极响应,纷纷上报认养数额。其中,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一家就提出认养700名孤寡老人。这说明,我国以民间力量为主的护理队伍,是一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关爱老人、回报社会的高素质的队伍。这次认养行动,充分体现了爱心护理工程“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宗旨。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代表政府机关向认养灾区孤老的各养老机构表示由衷敬意。他说,让震区孤老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愿望,政府将采取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由省内福利机构协调,解决好临时安置的问题。通过四个途径解决长期安置问题:一是机构照料,城市的孤老安置在福利院,农村的安置在敬老院。二是居家照料,老人住在家里,民政部门、社会组织在生活上为其提供无偿服务。三是亲属照料,政府给资金补助,老人由亲属照顾。四是社区照料,“星光老年之家”、托老所、“老年人小饭桌”等发挥作用,为老人提供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照料。相信全社会都伸出援手,震区孤寡老人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