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一门手艺坚守76年 90岁老人如今还摆摊修车
        正文浏览次数:2470
  2015/9/23 15:37:53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老年网


      从14岁拜师学修自行车,一直到现在,已经90岁高龄的汤步礼还在干这行。南京城北五佰村街头,他的修车摊生意不断,笑声不断。老人说,之所以坚守着,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难舍这份手艺,图个老有所为,健康快乐。
五佰村路口的修车老人

      红光满面,动作麻利,耳聪目明,开朗健谈。这是汤步礼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昨天下午,记者从中央北路沿五佰村路寻找,在幕府东路路口找到他的修车摊。老人正在修着一辆自行车,旁边还有几个人等待修车。老人在为一辆电动自行车补胎,只见他左手拿内胎,右手持锉,正在打磨胎皮,中间一个芝麻粒大小的破洞,他不戴眼镜,竟然看得清楚。打磨好后,再抹上胶水,放在一边晾着。老人的修车摊不大,占地几平方米,摆满了各种修车工具,修好的和等待修的车子有七八辆。修车的人有附近的,也有路过的,有人是紧急求助,有人则是莫名而来。“他修车技术好,价格公道。”一位市民说。

      14岁开始拜师学艺

      看到记者拍照,老人也不像其他老年人那样“晕镜”,哈哈一笑说:“你是记者啊?要采访我啊?”然后就边修着车子边和记者交谈起来。“我是淮安人,早年逃荒到这边的。”老人说,他出生于1924年,13岁来到南京,为了有口饭吃,14岁就拜师父学修车手艺,3年后出师,自己开始修车。那时候自行车可不像现在这么多,有自行车就是身份的象征,所以,他一个修车匠,也相当于现在的高档汽车维修工,而修车摊就如同现在的4S店。

      1956年,汤步礼被招进了一家自行车合作社工作,后来又下放到农村,在一个厂子里上班,还是修车。他于1984年退休,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原先匮缺的物资,变得丰富起来,自行车等轻工业品敞开免票供应,家家户户都拥有了自行车,修车摊的生意自然红火起来。老人就重新到街头摆摊,先在宁海路一带修车,后来搬家到五佰村,就在路口摆了一个摊位,一直修车到现在。算起来,他的修车生涯已经76年了。

      现在修车就是图个有事做

      不过,这世界变化大,随着岁月的变迁,城市建设的加速,现在马路上的汽车、摩托车、助力车,都已成为普通人家的交通工具,马路变宽了,骑自行车的人反倒越来越少。随着自行车总量的减少,街头的修车铺由盛转衰,不少修车匠都改行了,汤老汉却依然坚持着。“老人家,你是不是生活困难啊?”记者问。“不不不,我生活好着呢,儿孙满堂,都很孝顺的。”老人笑呵呵地说,他有五个子女,三个在老家,两个在南京,可谓儿孙满堂。7年前,他的老伴去世,儿女们都很孝顺,要接他一起生活,他没同意,还是一个人生活着。

      “我现在每月领一千多块钱退休金,修车子一天能赚几十块,加起来有2000多块。”老人说,生活上他也不讲究,中午有时泡一包方便面就行了,这些钱足够他日常开销了,家里还请了一个钟点工,每天负责给他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他自己就一门心思修车。老人表示,现在摆摊就是图个老有所为,只要有事做,心里就高兴,身体也得到锻炼了,健康长寿。

      良好的习惯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喜欢打牌熬夜。”汤步礼老人说,因为修车,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情况下,每天凌晨5点起床,洗漱完毕,吃点早饭,7点出摊。晚上6点左右收摊回家。一年到头,只有雨雪天和春节期间才会休息。

      老人不喜欢熬夜,每天收摊回家,洗漱之后,8点钟准时上床睡觉。“一般老年人睡眠少,我不是的,头一落枕就睡着了,一觉要睡8个小时。”汤老笑着说。老人喜欢向人们说自己的故事,大家也爱听。不少人修车时,都跟他聊得火热。因为性格开朗,人缘好,老人的修车摊也受到邻居们的爱护,他不在时,总有人帮他照看着。“老人家可能是南京最老的修车匠了,这么大岁数修车,毕竟每天风吹日晒的,确实不容易。”大家敬重老人的同时,都希望他注意身体,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