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爱孩子的路上前行
正文浏览次数:660
2018/4/13 15:09:49
来源: 作者:贾凤霞 王更新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邢台市邢台县皇台底中学,69岁的李庚春作完励志报告后,随机让初三年级34个孩子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当他看到17个孩子“对中考信心不足”时,忧心忡忡。
当晚,他夜不成寐,通宵达旦给他们每人写了一封信,想从思想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信写好后,他先发给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通过他们交给了孩子们。
凭着为每个孩子负责的劲头儿,李庚春已经在邢台县关工委工作了15年,而且会一直做下去。
2002年,李庚春从该县档案局提前离岗,2008年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后,他积极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主动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广受好评。前不久,他又被评为“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帮迷茫孩子找到方向。李庚春教育孩子,从不用干巴巴的理论,而是用活生生的事例去感染他们。
前楼下村有个孩子,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上到初三辍学了,家长不知所措。他得知这一情况,就把孩子领到家里,让孩子观看他保存的学习资料、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品等。他还把自己的苦难童年,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完受到启发,又顺利返回了学校,现在在邢台市八中就读,思想和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皇台底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杨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家里经济拮据。李庚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到杨某家里走访,并把杨某作为帮扶对象,给予资金帮助,并教育她“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在他的帮扶下,孩子思想稳定,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指导家长正确施教。为了让家长教育好孩子,李庚春写出了《学习田秀英 做个好家长》长达7000多字的报告,先后深入到多个学校给师生家长宣讲。
为了让报告更具针对性,每次到学校作报告,李庚春都早到晚归,借机了解老师、家长、学生的所思所想,与他们交流谈心。他还把了解到的问题,梳理成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他把自己撰写的《树立好家风 传递正能量》、《百孝顺为先》、《李嘉诚的好家风》等文章,与古今中外名人家风、家教、家规、家训汇集成册,印制了两千册免费赠送给家长。
把关爱工作视为终身事业。孩子就是未来,从事关工委工作以来,李庚春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15年来,他一刻也不曾放松。每天中午的《今日说法》,他都仔细观看,还把里面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记录下来,作为宣讲的典型资料。自费订阅的十余种报刊杂志,他每天都认真翻阅,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周末时间举办家庭讲座。据粗略统计,听报告的中小学生和家长达2万多人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庚春常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会停下来。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