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沧州吴桥县桑园镇双庙卢村小广场上格外热闹,村民们围坐在一位红衣老人身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近景魔术。
红衣老人名叫卢洪彬,今年75岁,因患脑血栓导致半边身子不听使唤,走路都要拄拐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演出热情。他还义务传授杂技魔术,并组建了一支残疾人杂技班,今年就已经给乡亲们送去5场演出。
卢洪彬十六七岁的时候,随着村里的杂技班“挑担子”讨饭吃,练就了一身本事。后来当兵入伍,因为会些杂技,他经常在文艺演出时露两手。他边学边练,掌握了几十种杂技魔术。退伍回村后,他在村里“管事儿”三十多年,退下来后又重新拾起老本行,虽然后来因患脑血栓半边身体不灵活,但他传承杂技魔术的热情没有丝毫减退。
“我老了,不能把这门手艺带到棺材里去。”卢洪彬说,为了传承技艺,他到周边村庄寻找有志学习杂技魔术的残疾人。卢洪彬坦言,自己没少碰壁。“人们不相信我,有人甚至说我是想打着残疾人的幌子骗钱。”卢洪彬虽然觉得委屈,但没有放弃,一遍遍地上门解释,不厌其烦地给残疾人及家属做工作。
“我就是希望残疾人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卢洪彬说。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组建了吴桥县首个残疾人杂技班,目前成员已有十余人。
杂技班每天都训练,天暖时在院子里或田地里练习杂技,天冷了就在屋子里练习近景魔术。卢洪彬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言传身教。“我做得最多的就是鼓励大家。因为残疾人普遍有自卑心理,精神世界相对封闭,但他们身上也有一股子韧劲儿,真要练起杂技来,比一般人能吃苦。”卢洪彬说。
62岁的卢风华是位聋哑人,独自一人生活。在卢洪彬的鼓励下,他积极参加残疾人杂技班的训练。通过刻苦训练,他已能表演钢筋缠脖、气断钢丝等多个杂技节目。年逾花甲的张明海因脑血栓后遗症手脚不灵便,平日里还要照顾智力有缺陷的妻子和重病的哥哥,但仍每天挤时间练习。现在,他也学会了气断钢丝、数来宝等节目,还擅长一人分饰多角演出。“还有赵洪泉、刘俊兰夫妇,他们每天坚持练杂技,身体也因此恢复得很好。”卢洪彬说。“如果还有残疾人朋友想学杂技魔术,尽管和我联系,我一定倾力传授。”
组建杂技班,需要购置表演道具。资金紧缺时,卢洪彬便去借,借不来就自掏腰包购买。其实,他的日子并不宽裕,平日里他和老伴主要靠低保金生活。为了节约资金,他还动员大家自制演出道具和服装。
目前,因为队员们的身体原因,杂技班没办法去太远的地方演出。此外,杂技班还想添置一些道具但缺乏资金。“再苦再难我们都不放弃,只要坚持,一定能干出个样子来。”卢洪彬说。最近,当地有关部门资助他们一套音响设备,大伙儿非常开心。如果您想资助卢洪彬的残疾人杂技班,可以与他联系,电话:1328327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