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医
养老治病不离社区,全科医生越来越吃香
        正文浏览次数:1707
  2018/11/5 9:43:18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原则下,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无疑是离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门人”。然而,我国全科医生一直面临着人员缺口严重的尴尬现实。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务院办公厅1月24日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为加强全科医生建设开出“药方”。(摘编自《每日经济新闻》《人民日报》)
    每万人仅有全科医生1.5名
    1月的北京,寒风刺骨。近日,家住朝阳区青年路的薛先生一大早就坐车1个多小时,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层的全科门诊看病。“从东边过来还挺远,但我找这儿的马医生看病很多年了,我就信她。”薛先生今年70岁,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平时看病挂专科,一名医生只看一种病,“到这里看病,找马医生一人就全解决了”。
    他说的马医生,就是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马立萍。据她介绍,一些患者搞不清该看哪个专科,就索性来这里找全科医生。“他们大部分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全科门诊基本都能治疗,不用再去找专科看病。”早在2009年,北京安贞医院就建立起全科医疗科,成为北京最早设置全科门诊的三甲医院之一。目前,该院全科门诊有在职医师11名。该科主任王以新称:“我们的日门诊量在700人以上,每周接诊人数在整个医院排名前三。”
    不过,全科医生在三甲医院只是少数,更多人需扎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底,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开出30万元以上年薪,公开招聘全科医生服务基层,一时间吸引了全国医生的目光。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生刘瑞红说:“根据国际经验,合格的全科医生能解决患者80%以上的健康问题。遇到复杂、严重的疾病,全科医生也可以及时判断并转诊,减少了病人选择科室的盲目性。”因此,全科医生向来被视为居民看病的第一道关口,更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一环。
    然而,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仅1.51人。而《“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科医生应达到30万人以上。据此计算,我国全科医生缺口有9万多人。
    培养全科医生最难的是理念
    “在发达国家,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为居民提供长期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他们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说,“培养一名全科医生,最难的还是在理念。”他认为,许多医生虽然通过了医院的全科轮转培训,但在理念上仍跟专科医生没差别。为了转变全科医生的理念,罗湖医院集团请来两位澳大利亚资深全科医生。作为高级顾问,他们每年2次、每次至少2周,在罗湖医院集团文华社康中心带教、培训。
    罗湖医院集团文华社康中心全科医生陈晓敏感慨,在全科医疗发达的国家,全科医学理念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仅医患关系融洽,病人往往也愿意反复去找全科医生看病,“只有树立全科医学理念,才能做到全方位全周期照护病人”。
    何善娴是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疗组负责人,该中心也是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在全科力量上得到上级医院大力支持。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何善娴是安贞医院呼吸科医生,2013年经过转岗培训,成了一名社区全科医生。身份的转换,让她体会到全科医学在健康理念上与专科的区别:“专科对疾病关注得多,而全科医学不只关注疾病,更关注人本身。居民来社区看病,逐步与医生建立熟人关系,可以增强医患双方的熟悉度和信任度。”
    全科医生培养再提速
    “学校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制度没跟上。”陈晓敏为我国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三大难题。“我的大学专业是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全班有100多人,毕业时只有我一人选择了当全科医生。”
    实际上,早在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于这一目标,近年来,全科医生的培养已取得一定进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达20.9万人,较相关制度实施前增长了近1倍。
    如今,随着《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发布,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意见》的出台对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会有很大提升”。据报道,为解决全科医生不足的难题,《意见》此次提出了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要求,并且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66岁老人自学成才 每天创作8小时5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