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10日8时,大城县南赵扶镇东白洋村63岁村民薛兰清因突发脑梗,在大城县中医院病逝。当天,经过简短遗体告别仪式后,弟弟薛兰停遵照其生前遗愿,在廊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薛兰清的遗体无偿捐献给了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用于医学研究和教学。
“我的心不残疾”
“我身体上有残疾,但心并不残疾,我想等我去世后,把遗体无偿捐献给科研机构,这也是我来到这个世上的价值。”这是薛兰清生前的心愿。
薛兰清自幼因小儿麻痹腿部残疾,终生未婚无儿无女,是村里的特困供养人员。在村民眼里,薛兰清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一辈子粗茶淡饭,默默无闻,但他身上总能散发出一种无私奉献的力量,让人敬佩。
2015年,薛兰清在电视里见到有人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得知遗体捐献在我国非常稀少,但遗体对医学事业很有帮助,于是便萌生了捐献的想法。2015年6月,在取得年迈父亲和其他家人的理解后,薛兰清联系到了廊坊市红十字会,做出了死后捐献遗体的决定,并签署了志愿书。
“父亲是一名老军人,从小受父亲影响,哥哥一直对党和政府的照顾心怀感恩,他始终认为自己得到的多,奉献的少,此次遗体捐献就是希望自己能最后为国家做一点儿贡献。”弟弟薛兰停告诉记者,哥哥生前做人做事都堂堂正正,而且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成为全县首位捐献者
今年1月1日,薛兰清突发脑梗入院治疗,其间,他再次告诉弟弟,自己“离开”后,一定要将遗体捐献给国家。面对哥哥的选择,薛兰停说,他和家人都非常支持和尊重哥哥的意愿,虽有万千的不舍和眷恋,但他相信,哥哥的奉献一定能够在医学科学领域产生价值。
南赵扶镇东白洋村党支部书记薛文通告诉记者,这几天,薛兰清自愿捐献遗体的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大家纷纷对老人的做法竖起大拇指。“捐献遗体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不仅涉及人们的传统观念,更有社会效应贯穿其间。”
据了解,薛兰清是大城县首例、廊坊市第九例遗体捐献者。自2005年廊坊市实现遗体 自愿捐献登记以来,已有42名志愿者到该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并已成功捐献遗体9例,且遗体器官捐献志愿队伍呈逐年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