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3日,一群小学生来到邢台威县东赵村“战地医院纪念园”,71岁的马东春又承担起义务讲解员的职责,为孩子们讲起先烈们的事迹。
马东春是土生土长的东赵村人。抗日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初期,威县东赵村曾是八路军一所战地医院的驻地,先后有七八十位战士因重伤牺牲在此,死后葬于村东河堤上。70年间,部分战士遗骨被亲人接走,但仍有52位烈士长眠于此。
马东春说,他的父亲当年曾参与安葬牺牲的战士。1947年,父亲带领村里50多名村民参加华北野战军,奔赴前线作战,后因身体原因,父亲从部队返回老家。回到家乡后父亲对他说:“一定要把牺牲在咱们家乡的战士安葬好。”父亲的话,马东春时时记在心头。
“我的梦想就是将这52名英烈聚在一起,让他们有个家,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忘记了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2011年,马东春把自己的想法跟村民们说了说,大家表示赞同。马东春带头发起捐款,很快,你家100元、他家200元……村民们共筹集了6万多元。2013年,马东春多次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威县民政局对该项目拨款25万元,建成东赵村“战地医院纪念园”,将52座无名烈士墓迁到陵园内。
“战地医院纪念园”建好后,马东春主动承担起了陵园的管护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到陵园打扫卫生,修剪树木。“下一步,打算谋划筹资修建一个历史展览馆,为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立碑、修志,将这里建成缅怀革命先烈的场所,让先烈们的精神世代相传。”马东春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