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58岁的王振东,出生在河北滦南县程庄镇后庞村。他患有小儿麻痹症,直到9岁才上了小学。上学后的王振东,学习刻苦用功,成绩拔尖。
种西瓜,带动瓜农致富
1982年,王振东和父亲在责任田种西瓜。他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西瓜新品种,并采用新种植技术。他家的西瓜亩产值能达到1500元。王振东从春到秋吃住在瓜田,精心培育每一棵瓜秧。
中国农科院的教授余文炎把王振东的瓜田作为实验基地,委托他代为培育西瓜新品种,其中包括无籽西瓜。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邯郸永年、沧州黄骅、邢台等地的瓜农来信购买种子并请他传授种植技术。
王振东把西瓜栽培新技术写成小册子,连同西瓜种子一起,无偿寄送给各地的瓜农们。许多瓜农通过卖西瓜致了富盖起新房,特意拍了照片和感谢信一起寄给王振东。
写诗歌,办田园文学社
在西瓜地里,王振东脑子里总会涌现出一些优美诗句。他写了诗歌《夏夜》,发表在《滦南文艺》上。一年冬天,栾南县文化馆通知他去参加文学创作培训班,一下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想。他和同乡文友创办了“田园文学社”,出版油印的文学社刊《田园》。1985年,他的诗歌《春,在池塘边》,收入到由《中国青年》杂志社编选的《全国农村文学社团作品选》中。
1986年,王振东被聘为代课教师。整天和中小学生打交道,他把文学创作的重点放在了儿童文学方面。他创作的童话《何丢丢生日奇遇记》《丢丢受审》等,接连发表在《初中生周报》上。一些散文、诗歌和关于作文指导性的文章,也陆续在《语文周报》《学语文报》发表。
一封信,促成美好姻缘
2000年,王振东被唐山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内脏出血热,昏迷了整整7个昼夜。学校师生发起捐款活动,最终他转危为安。
王振东住院期间,他所在单位收到了一封从桂林寄给他的信。有同事怕误了事儿,就把信拆开了。原来对方叫石庆香,她对王振东的小说和童话非常喜欢,想请他介绍一下创作经验。同事当即复信,告知:“王老师在医院生死未卜。”出院后,王振东又收到了石庆香的来信,一是表示问候,二是嘱咐他加强锻炼,康复后才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王振东深受感动,回信表示感谢。就这样,书来信往,两人感情与日俱增。
2001年,石庆香从桂林来到王振东开办的电脑培训班。姑娘善良端庄,让王振东一下慌了手脚,自己残疾之身与人家实不般配。石庆香说:“王老师,我爱的是你自立自强、诚实善良和满腹才华。我来,就是打定主意要和你相扶相助走过一生。”王振东感动得流泪,当年,二人在国庆节举行了婚礼。
办学校,辅导学生写作
随后,在妻子的协助下,王振东创办了“语文大本营”辅导学校,专门辅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一些语文成绩差的中小学生,到这里补习一段时间,成绩很快就能赶上去。2020年中考,“语文大本营”九年级辅导班,有25名学生考入滦南一中,还有5名学生被衡水中学、海港中学等名校录取。
王振东不仅尽心竭力帮每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有一位初三女生家长找他哭诉,女儿总是跟她对着干,想要辍学。王振东通过网络教学,一边讲授语文知识,一边与学生谈心,引导她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这位入学时语文考试仅23分的学生,中考却取得了89分好成绩,家长和学生都很感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