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将对党的信念化作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退休教师、峰峰矿区关工委副主任陈金生。
1959年,17岁的陈金生走上了小学三尺讲坛。他先后当了15年班主任、30年大队辅导员。“把学生当自己孩子”,是陈金生最常说的一句话。1991年,年仅十岁的小学生艾乐不幸患了腿部骨癌,巨额的医药费使这个家庭陷入了绝境。陈金生在学校发起了募捐活动,凝结着全校师生爱心的1500元捐款很快送到了小艾乐的病床前。可这点钱对医治艾乐无疑是杯水车薪。已是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在喜迎新年,陈金生顾不上家中多病的妻子和残疾的子女,连夜坐火车去了五百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他先找到省妇联、团省委,又赶到省电视台,希望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来救助小艾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说,三两天就过年了,等过了年再说吧。他不甘心,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候台长,一直等到下午快下班时。台长外出回来看他灰头土脸,嘴上还起着泡,把他让进屋,耐心地听他讲述艾乐的情况,并为他救助学生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台长答应马上赶赴峰峰录制小艾乐的镜头。很快,省妇联、团省委、省电视台三家联合发起了社会救助活动。小艾乐入院作了截肢手术,省假肢厂免费给小艾乐安装了假肢。小艾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2002年,陈金生退休后毅然拒绝了私立学校的高薪聘请,担任起峰峰矿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又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大舞台。
面对许多青少年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以追逐明星作为时尚的现象,陈金生倡导和组织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了“英雄团队”创建活动。他以第二小学为龙头,选择青少年熟悉的雷锋、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白求恩等英雄人物,以他们名字命名,创建了十支“英雄团队”。他先后进北京、下东北、走江西、去湖南……千方百计请来了黄继光的战友钟仁杰、白求恩的战友张业胜、狼牙山五壮士的救护人余药夫、抗美援朝爆破英雄郑定富等。二十多位英雄亲自为“英雄团队” 授旗,给孩子们作报告,跟孩子们一同追忆英雄事迹、领悟英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他还组织“英雄团队”举办了红色之旅。从2002年到2009年,连续7年带领着英雄团队的孩子们参加全国“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活动,辗转万里“追寻红军足迹”。孩子们去陕西吴起县体味红军会师场景,入延安杨家岭寻访毛泽东和小战士一起栽种的小树,进枣园窑洞感悟伟大领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澎湃激情,赴邯郸市烈士陵园祭扫左权将军陵墓,缅怀革命先烈……一串串红色足迹,一颗颗学英雄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如今,活跃在城、乡的100多支英雄团队,已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各团队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英雄实践活动:2001年,开展了“讲太行、话传统、忆英雄”活动,广大青少年寻找太行英雄,探访英雄事迹,并将搜集到的179位英雄,汇编成《太行英雄谱》。2002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举办了大型纪念品展,并破例在毛主席纪念堂和西柏坡隆重展出。2003年,“英雄团队”的代表赴涉县革命老区慰问全国十大拥军模范刘金鱼奶奶,并送上了学生们亲手包的饺子和巨型红领巾。2004年,峰峰矿区启动了中国“红领巾积分币”行动,共捐款5万余元,被评为红领巾积分行动功勋区。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陈金生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组织起了500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参加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他们资助贫困生,关爱留守儿童,为青少年做法制报告,送科学技术下乡。有的还利用自己的收藏、书画等特长,创办教育基地,如:李占梅的东方红纪念馆、何富林的墨林楼收藏展室、张士千的集邮展室、柴广平集报馆等。越来越多的“五老”默默无闻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陈金生骑着那辆陪伴他50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整日奔波在矿区353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他心里装着家乡11万青少年,他的脚步停不下来,他要用毕生的精力使关心下一代事业欣欣向荣。这就是他一生的红领巾情结。文/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