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搀扶六十年,恩爱幸福长
——记邢台县金婚幸福老干部郑万祥夫妇
李庚春
今年是邢台县羊范镇原人大主席郑万祥与石群秀结婚60周年。60年的风雨同舟,60年的苦心经营,60年的相濡以沫。60年来,郑万祥夫妇携手相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上孝父母高堂,下教子女有方;丈夫事业有成,妻子勤俭持家,子女在各自岗位奋力拼搏、建功立业。耄耋之年,他们松龄鹤语,共度夕阳。如今全家和睦,子孙满堂,生活幸福,令人称羡,受人尊敬。
风雨同舟 真情相依
郑万祥生于1934年6月,邢台县羊范镇羊范村人,中共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先在羊范镇供销社供职,后调到邢台县委农工部工作,1982年任马河乡乡长,1984年任龙华乡党委书记、乡长,1988任羊范镇人大主席,1995年退休。
1951年11月21日,郑万祥携手石群秀走进了婚姻殿堂。从此二人开始了共创美好家园的奋斗历程。郑万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重奉献,关心村镇的发展甚于关心自己的家事。有时在外忙于工作,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回一趟家,对家务常常无法顾及。
妻子石群秀完全理解丈夫,她在支持的同时,主动挑起家务重担,照顾老人,教育孩子,耕种田地,营生针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很是艰苦,当时郑万祥月工资只有24元,难以维持八口之家的日常生活,为了弥补生活不足,石群秀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纺羊毛增加微薄收入,以此来维持生计。
患难见真情。郑万祥夫妇一路走来,虽然经历种种艰辛,但他们一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在党的英明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惠及下,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言传身教 化德为风
郑万祥夫妇共有五子一女,加上孙子孙女,共有28口人,四世同堂,是一个文明、和谐、富足的大家庭。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郑万祥夫妇多年来的持家之本。他们经常教育子女: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要拥护党的领导,忠于党的事业;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待人要真诚,做事要用心;位高不可欺民,位卑不能失志,要勇于奉献,勤勉做人……
正是这些经常性的教育,使子女们个个都是行业的姣姣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子女子孙个个成才。
退而不休 继续奉献
郑万祥于1995年退休,成了羊范镇的一名普通居民。然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他觉得,虽然离职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还要为社会继续做些贡献。退休后,他又挑起了羊范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重担。他始终关心乡镇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了让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乐、乐有其所,他积极倡议建立羊范镇老年活动中心,镇党委采纳了他的建议,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三万多元,购建健身器材,修建阅报栏和娱乐设施,使全镇的老同志每天都能在活动中心读书看报,健身娱乐。
如今郑万祥虽已年过古稀,但仍坚持学习,他每天收看新闻联播,阅读报刊杂志,了解政治时事,关心国家大事。还经常搜集营养保健方面的资料,宣传给周围的老年人,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发挥积极作用。妻子石群秀仍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郑万祥听到募捐的消息,主动交上了400元爱心款。在其后玉树、舟曲等地的灾难发生后,他又积极捐款,关心救灾动态。其忧国忧民的思想行为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还组织全镇老同志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化解民事纠纷,移风易俗,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奉献余热。历年来,他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中共邢台县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