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秀芝(前)和队员们正在表演节目。 曹大连 摄
本报讯(记者 贾凤霞 通讯员 曹大连)近年来,唐山市老年大学把教学成果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为学员们展示自我、老有所为提供了平台。
据粗略统计,目前,唐山市区有70多个晨、晚练点,其中31个晨练点、12个晚练点的业余教练和组织者,都在该市老年大学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着。
66岁的王润,是一名从建设银行退休的工程师。10年来,她在老年大学学了电脑、电子琴、手工艺制作、舞蹈等。去年,她在手工艺制作班学习编织丝网花时,觉得制作丝网花能陶冶情操、锻炼手脑的协调能力,是一项美丽无比的健身方式。于是,她在自己所住的翔云西里社区,和居委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丝网花制作集训班”。一般情况下,她上午在老年大学当学员学习,下午便到社区义务授课。两年来,先后有50多人在集训班学习过。
70岁的张秀芝,退休前是小学校长,退休后上了10多年老年大学。她一面上老年大学,一面在社区组织文体活动,并及时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居民。她学过舞蹈、健身操等,能自编自演很多舞蹈节目。3年前,她自愿当上了社区文艺队的队长兼教练。几年来,文艺队的规模不断扩大,分成了合唱队、健身操队、腰鼓队等。每到节假日,文艺队就组织演出,受到居民们的尊重和欢迎。
68岁的郭红梅,是该校电子琴班的老师。2008年,她组织该班的学员们成立了一个夕阳红电子琴宣传队,并多次到敬老院、老年公寓和社区联欢表演。夕阳红电子琴宣传队有策划小组、通讯报道小组和后期制作人员。每次活动,队员们都会把录像上传到网上,把活动内容张贴在社区黑板报上。2009年,队员们还成立了电子琴联谊会,会员是在校学习后已毕业的学员。他们定期搞讲座,义务教中老年人学习电子琴和音乐。
据了解,在唐山市老年大学,还有很多像王润、张秀芝、郭红梅一样的学员和老师们。她们不仅学到了健康和快乐,还把健康和快乐带到校外,播撒给了更多老年人。
唐山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老年大学校长杨连军介绍说:“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学——乐——为——健’,即让老同志们在老有所学的同时,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