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霞满天桑榆情
——记大厂回族自治县“五老”艺术团
文/倪志峰 杨建军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支“五老”艺术团的队伍:他们年逾花甲却不懈追求,两鬓斑白仍意气风发;他们将岁月积淀的爱心与智慧化作春风春雨回报社会,一路欢歌,情满桑梓。
老有所为的思想观念
上世纪90年代,一群欣逢盛世、富有爱心的老年人,在退休干部岳玉兰的倡议下,组成了艺术团。团员们有的从家里搬来电子琴,有的拿来音响设备,有的搬来了电视机。退休音乐教师主动承担起了教唱歌曲的任务,有舞蹈基础的老同志承担了编舞和教练工作,艺术团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2007年艺术团更名为大厂县“五老”艺术团。由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组成,现有团员60余人,平均年龄63.9岁。活动内容涉及合唱、独唱、歌舞、秧歌、模特表演等多个领域,成为全县老年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
永不止步的艺术追求
多年来,“五老”艺术团坚持每周一、五下午教唱新歌和排练、演唱歌曲。周三下午为独唱人员活动日,有专人伴奏和指导。利用早晨和其他时间排练舞蹈类节目。目前,该团学唱、自编演出歌曲200余首,编演文艺节目上百个。他们创作的反映大厂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建设的歌曲《欢乐伊乡》、《大厂之歌》等被广为传唱。2009年,该团编排的快板舞《说说大厂大变化》,在廊坊市重阳节“中太杯”比赛中获奖,并被市电视台录播。
为提高演出效果,艺术团成员自筹资金,不断更新演出服装、音响、道具等演出设施,同时,也得到来自老干部局资金、场地、车辆的鼎力支持。
情满桑梓的爱心奉献
艺术团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演出,在城镇、农村、学校、军营、工厂、社区,到处都有“五老”艺术团活动的足迹和演出的身影。逢年过节,他们坚持到农村送戏下乡,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每到八一建军节和欢送新兵时,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大院、民兵训练基地等场所,都有“五老”艺术团拥军慰问演出、欢送新兵的婀娜身姿。他们还经常带着关爱和祝福到县集中供养中心、光荣院、敬老院和爱心家园慰问演出,让老人和孩子们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馨。在县里举办的重大活动,都有他们优秀节目的精彩奉献。在大厂县55周年县庆文艺演出中,他们的红绸腰鼓舞《欢聚一堂》、大型说唱节目《家乡美》,成为县庆演出中的一个亮点,受到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他们还多次代表大厂县参加廊坊市各项比赛演出并获得奖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五老”艺术团的老人们,将继续为社会大合唱谱写五彩缤纷的乐章,展现广大老年人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