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六旬翁建小区“托老所”
        正文浏览次数:146
  2014/12/10 23:29:0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商报记者 付迪西 吴姗

  重庆商报讯 九龙坡一小区有一位68岁的老人,他是小区另58位老人的“保姆”,为了更好的让老人们安享晚年,他一手建立起小区的“托老所”……近日,孝顺儿子两次都希望他能去享福,可他都拒绝了,因为他放不下老街坊邻居,放不下这群需要照顾的老人。

  昨日,记者来到九龙坡区石油小区,这里一共有200多户居民,以退休老人居多。据了解,小区是西南石油川东钻探公司重庆办事处的旧职工宿舍楼。68岁的刘黔基告诉记者,自从2005年退休后,他便主动接手单位退休职工及其家属的管理工作。

  2009年,刘黔基提出为老人们建一个能开展集体活动的场所,得到了单位与社区的支持,将曾经的食堂改造出来。虽然只有三室一厅约130平方米,但对这些老人来说,已经很理想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卡拉OK房、电视机房、阅览室、棋牌室等。“每天到了晚上7点,这里就坐满了看电视的老人,热闹得很。”今年77岁的程家信对记者说。

  “我们小区老人多,而且大多都没有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刘黔基介绍,小区70岁以上老人47个,80以上的8个,90岁以上有3个。而他就是这些老人的“保姆”。刘黔基说,他有个本子专门用来记载每一位老人的资料、生日等,本子里还夹着几十张卡片,“这是自制的户籍式管理卡。”

  为了方便老人有事找他,他除了随身携带的手机之外,还开通了2部座机,“58位老人和负责相关工作的社区干部的联系方式都在里面。”刘黔基说,他有时一天会接到10多个电话,可就算老人们深夜打来,他也会一掀被子立马前往,“无论是生病,还是维修家电,都是我在负责,我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联系专业人士帮忙。”

  为给老人们排忧解难,刘黔基拒绝去儿子儿媳的新房居住。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