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二生肖、福娃、茅屋、仕女……南昌烟筒社区一位80岁老人用碎布头创作了4000多幅作品,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她正坐在她的长廊工作室里用碎布头作画。
15年创作4000多幅作品
“我也就是坐在家里自己剪着玩,谁知道一不小心剪成了个艺术家。”一头花白头发的李琳老人今年已有80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她告诉记者,她从1998年开始用碎布头作画,至今有15年的画龄,但作品已达4000多幅。
“我是东北人,身材高大,后来老了身体发福,要穿合适的衣服就要去裁缝店做衣服穿。”李琳老人告诉记者,裁缝店里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在她眼前跳来跳去,向来节俭的她看到成堆成堆的碎布头被老板扔掉时觉得太可惜了,便会自己留下来剪着玩。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很随便地剪小娃娃,也不是很好看。”李琳老人说,并不好看的布贴小娃娃仍然受不少人喜欢,在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中,她爱上了布贴画。
作布贴画也需要文化底蕴
李琳老人告诉记者,她生长于东北,后来迁至南方。“我的很多画都是我小时候对家乡的记忆。”热炕头、松花江……记者在李琳老人的作品中看到不少以回归故里为主题的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翻开李琳老人唐诗意境系列画,诗歌意境跃然画上。
在李琳老人的画中,流畅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尤具特色。“布贴画要一次成功,没有重来一次的可能。”李琳老人告诉记者,由于作画的工具是剪刀,下剪子和粘贴时都要一气呵成,否则很容易出错作废。
“作布贴画也需要文化底蕴,光有技术和耐心还不行。”李琳老人告诉记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运用色彩和形象来表现意境。
记者了解到,李琳老人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几十年来都没有停止过学习,至今不少长篇诗歌都能倒背如流。
展现56个民族服饰特色
老人的画有唐诗意境系列、仕女系列、红楼梦系列、十二生肖系列……说起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她从橱子里拿出3本布贴画作品集。
“这些我平常都舍不得拿出来的。”老人小心翼翼铺开3本作品集,56个颜色鲜丽、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展现在眼前,场面十分壮观。
“这个系列是我所有作品中的精品。”老人告诉记者,2009年,她产生绘制56个民族服饰的想法,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翻阅资料,还特地买了一副民族服饰图案的扑克牌作参考,用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
作为一个业余“画家”,李琳老人也有了不少“粉丝”,有的“粉丝”甚至来自海外。记者了解到,李琳老人的画从来不卖,有缘的人才能得到。“布贴画是我的兴趣,不是为了赚钱。”李琳老人说,至今有不少朋友和陌生人都会上门求画。
记者高小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