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上扑火器,带上水和干粮,老杨又出发了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通讯员刘素丽、刘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要步行上百里,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巡山、观察火情……一年365天,从1984年至今,他已经坚持了28个这样的365天。他就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偏店乡韩家山村76岁的老人杨钧堂,虽然现在每月拿着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仍在坚持做着一份连自己也承认“不安逸”的工作——林场义务护林员。
累了吃点干粮喝点水休息一下
涉县境内山岭纵横,沟深坡陡,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韩家山村更是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山高石厚土层薄,十年九旱灾害多,植被稀少。村里也曾多次组织群众上山植绿,但因没有专人看护,树木的成活率极低。
1984年春,杨钧堂从峰峰矿区粮食部门退休后,便和村支部书记郭华廷商量,想让荒山秃岭焕发绿色生机,并表示自己愿意担当护林员。
看到树苗病了及时修理一下
当护林员,不但非常辛苦而且责任重大。对老杨的行为,一开始村里人并不理解,甚至笑他“傻”:每月拿着养老金,儿子闺女都有工作,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受这份罪干嘛?可老杨说他自己从小在山里长大,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山上铺满绿色。老人还说,他的“偶像”是杨善州,自己虽然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要为子孙们有一片绿州尽一份力。
说干就干。村里想方设法从上级部门争取了5万棵柏树、刺槐树苗,杨钧堂赶紧找了辆车把苗拉了回来。村民的积极性也都很高,纷纷拿上铁镐一同上山植树。之后,他们又借太行山绿化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的东风,加大荒山绿化力度。目前,该村已绿化荒山2700亩,植树近200万株,覆盖率达60%以上,其中经杨钧堂之手栽种的苗木不下10万株。
树成林,山变绿,防火成了当务之急。韩家山村现在的林场面积2700多亩,分布在村周围大小8个山头上。老杨一趟巡山下来,都需要一天的时间。每次巡山,自己带点干粮和水,中午就在山上随便吃点。翻山越岭,一天下来要走近百里,他一年不知道要穿坏多少双鞋;山场崎岖不平荆棘丛生,一不小心就会摔跟头。有一次老杨巡山的时候,被山上的荆棘刺破了脚,在家休养了半月有余。脚还没好利索,他就又带着家伙上山了。老伴劝阻他多养养,他却说:“现在正是防火的紧要关头,如果不幸发生山火,那一烧就是一大片,多少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不心安啊。”
老杨告诉记者“防火,一要嘴勤,要向群众宣传林业法律知识;二要腿勤。”他坚持一天两晌在山上转悠,从不间断,越是大风寒冷的天气,人家都在屋里围着火炉转,他却在山上围着树林转。
老杨自己也是“老烟枪”了,但在林区巡山他从不带火,想抽烟了就拼命喝浓茶。“树苗长到现在这么粗,至少也要五年以上,要是失了火,多可惜。”老杨每天都要严防死守,禁止火种进山。每次巡山的时候,老杨边走边看,树苗有病虫害了,及时救治;新栽植的树苗长势不好,记录下来重点看护;一旦发现有树苗枯萎,抢时间及时补栽。
虽然生活中的老杨很好“说话”,但护林时从不讲私情。 “以前,我们这儿放牛的、放羊的挺多,小树刚栽上还没活稳就被牛羊啃吃了。”老杨说,以前有村民到林子里去放羊,吃了山上的柏树,正好这家跟老杨家关系还不错,给他说了一上午的好话,老杨硬是坚持原则,执行罚款。有一次,一村民举报乱砍滥伐,把纸条放在了老杨家门口,经过实地查看和向村民了解,老杨查出了砍伐树木的人。他找到这个人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相关条例,并依法进行了处罚。
让山绿起来,还得让乡亲富起来。韩家山村一直都有养蜂自酿洋槐花蜜的传统,但都不成规模。为了能让村里老百姓感受到植树造林的好处,他动起了栽种“经果林”的念头,在选树种的时候,只要是水土条件好的山场,就多种洋槐、刺槐。现在的韩家山一到春天,满山洋槐花开,给村民致富又找到一条新路。
日复一日的巡逻守护单调乏味,但望着绿油油的山林,老杨乐了。在老杨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带动下,韩家山村村民植绿护绿的意识不断增加,封山禁牧、森林防火等工作年年是先进。他本人因工作出色,多次被县里评为护林防火先进个人。去年村里又有两位年轻人自愿和老杨一起共同义务护林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