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自建广播室,将高音喇叭接在收录机、电视机等设备上,近40年来每天早、中、晚为村民义务准时广播。一位古稀老人的“雷锋”故事,就这样在泸州传开。
他叫汤永华,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阳坡村6社村民,今年已69岁。他说,能为别人做点有用的事,心里就很高兴、满足,只要村民们需要,他就会将义务广播进行到底。
范围“广”
自搞广播 覆盖周边5公里
昨日上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来到龙车镇阳坡村拜访这位古稀老人。沿着向东的山坡石板路向下步行约2里路,穿过了一片山林,地势忽然开阔起来,左右两边梯田密布,山青地绿。突然,一阵清晰广播电台播音声传入耳朵,在宁静的山村显得格外清晰。
据汤永华介绍,他家周围10里左右的田间地头都能听到山顶上传出的广播声音。
时间“久”
坚持40年 每天3次定时广播
据他回忆,1978年,自己省吃俭用存了点钱,步行到泸州城,花了50元钱购回了第一个高音喇叭。回到家中,他把广播连接到高音喇叭上,按当时乡上广播站每天早上6:00、中午12:00、下午6:00的播音时段打开电源,接通高音喇叭,对外广播。
上世纪90年代初,乡上广播站停播,他又自费买来收音机,将新闻等信息播出去。2001年,他将中央和四川本地的节目,每天向村民们义务播放。
现在,每天中午12时,汤永华还是会准时打开电视机,播放午间新闻。
思想“贵”
乐于奉献 源自“雷锋”精神
面对别人的不解,汤永华却有自己的朴实想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锋精神传遍山村,也深深感染着我,能让周围邻居及时了解新闻、气象等信息,给别人带来点方便,我就觉得心里很高兴。”
李帮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