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襄阳七旬老人创作《八千分之一》讲述八千湘女的人生
        正文浏览次数:380
  2014/12/10 23:29: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现在的邬瑾荣

邬瑾荣(右)在新疆

 

  家住襄城的76岁的邬瑾荣,用3年时间,完成了纪实散文集《八千分之一》,近日将出版。
  透过优美的文字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当年曾是“八千湘女上天山”之一的邬瑾荣,她的绚丽而曲折的人生随之展开……
  远赴新疆,三十余年扎根边陲
  “火车向西进发,我们跨过了长江,越过了黄河,穿过秦川大地,迈过河西走廊,驰骋黄土高原,爬六盘山,出嘉峪关……向西,再向西,奔向浩瀚戈壁,直向天山南北那无边无际的广袤原野……” ——节选自《八千分之一》
  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后,约20万部队官兵遵照中央指示,垦荒屯田、扎根边疆。为保证生产部队安心屯垦,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王震决定招收女兵入疆,以解决官兵的婚姻问题。招兵计划在王震的家乡湖南得到热烈响应。至1952年,共有8000余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这段历史,后人称之为“八千湘女上天山”。
  如今76岁的邬瑾荣就是“八千湘女”之一。
  时年,邬瑾荣13岁。因继母待她不好,年幼的邬瑾荣,带着一份对远方的憧憬,毅然踏上了当兵之路。
  在长沙新疆军区招聘团女兵接待站,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邬瑾荣,身高、体重、年龄都不达标,被一口拒招。
  幸好,接待站的军人见她远道而来,不忍心赶她走,把她“存放”到了接待站的一群候补女兵中。看到还有一线希望,邬瑾荣在候补的几个月里,每天早早起床,埋头干活……
  勤恳的邬瑾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次考试,在她差点又因年龄问题被刷掉时,接待站的军人们纷纷站起来挺她:“她可能干了,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
  众人力挺之下,邬瑾荣被特批入伍当文艺兵。
  4000公里,异地恋收获半世纪爱情
  “爱,不需要条件,爱不需要承诺,爱是泉水,日日夜夜静静地从我心上淌过。”
  ——节选自《八千分之一》
  在新疆,邬瑾荣被组织安排到小镇石河子工作。边疆一眼望去都是沙漠,昼夜温差达50度。
  文工团里年纪最小的邬瑾荣,丝毫没有被恶劣的条件打败:在帐篷里、马背上,她翻着字典阅读苏联名著;团里的训练,她总是最先到、最后走……
  8年过去了,邬瑾荣从征兵时的娃娃脸少女,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
  1958年,她到上海戏剧学院参加考试,认识了上戏毕业、留校任教的周冰,两人一见倾心。邬瑾荣看上了周冰的才华,周冰则被这个来自边疆的勤奋姑娘深深吸引。
  遗憾的是,邬瑾荣因为家庭原因落榜,但在返疆后,隔着4000多公里的距离,两人书信不断。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她每个月都会收到他从遥远的上海寄来的信,她也封封必回。艰苦的岁月里,两人跨越中国东西的异地恋并不被众人看好,邬瑾荣的领导就曾多次劝她:“这么远不靠谱,周围的小伙子随便你挑呀!”
  1960年,邬瑾荣的执着终于有了回报:周冰放弃上海的优越条件和大学老师的优厚待遇,毅然来到新疆,两人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女儿外孙,都是我手心里的宝
  “她就是我的女儿,上苍特意安排的,我要用生命用爱呵护她。我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会同样爱她的女儿。这是一条漫长艰难的路啊!” ——节选自《八千分之一》
  1979年,邬瑾荣夫妇作为人才引进到襄樊工作。
  来襄至今,邬瑾荣从市床单厂的工艺设计师干起,一步步成为主任、厂长、经理、市人大代表……在旁人眼里,她是襄阳的知名人物,可光鲜背后,她背负着不愿触碰的伤痛:她的女儿、外孙女都有智力残疾。
  1971年,邬瑾荣的女儿周荣出生。女儿长到3岁了,还不会叫妈妈,学东西特别慢。1980年,她带着女儿去北京检查得知:女儿是先天智力低下。
  40多年来,邬瑾荣在女儿身上倾尽了爱心和耐心:吃饭、穿衣,一个动作要教几百遍;为了方便女儿自己上厕所,她为女儿专门设计方便的衣裤;女儿上课时,一家人轮流去教室看她……
  悉心的照料,让女儿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然而,2000年,外孙女出生,不幸的事随之而至:外孙女也是先天性智力低下。
  一样的爱心和耐心,邬瑾荣又开始照顾外孙女。如今,13岁的外孙女已经能抄写《三字经》,朗诵十几首诗歌。邬瑾荣在照料女儿和外孙女的同时,还当上了阳光家园学校的爱心教师,教那里的特殊孩子唱歌、说话。
  3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年近八旬的邬瑾荣一脸坚毅,“养育我们的,正是苦难。”

 

责任编辑:李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