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墨均匀、结构规矩、方圆兼备,湘潭县花石镇河头村的七旬老人陈湘安历时4年,用他最擅长的毛笔小楷,将70多万字的《三国演义》演绎于宣纸之上。3月10日,我们在他的家中,欣赏到了这部费尽他心力的手抄本。
75岁能背诵《三国演义》精彩章节
陈湘安老人小心翼翼地向我们展示了藏在书箱中的4大本手抄本《三国演义》。
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要借助放大镜才能阅读。我们看到,笔迹清秀、工整有力,字迹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陈湘安说,为了完成这项得意之作,他已经记不清用坏了多少支毛笔。
陈湘安今年75岁,因为患眼疾,右眼视力严重下降。家在农村的陈湘安小学毕业后便回家务农,并没有高深的文学造诣,也没有师从任何名家,但儿时的他对书法及中国古典文学非常痴迷。
上世纪70年代初,陈湘安在村委会当会计,他利用工闲的时间,见缝插针,有空就练字、看书。他最爱看《三国演义》,读了不知多少遍。他记忆力特别好,《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不少精彩章节,他到现在还能整篇地背下来。
要把手抄本当做传家宝
陈湘安的毛笔字写得好,在村里出了名。他的一位邻居告诉我们,谁家有红白喜事,写毛笔字的事情都找陈湘安。几年前,曾有人建议,既然这样喜欢书法,怎么不写点什么保存下来呢?
“我当时就想,我年纪大了,没有多少时间了,要把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手抄一遍,将来给子孙留个念想。”陈湘安说干就干。
4年来,为了抄写70多万字的巨著,他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除了做一点农活之外,大部分时间就是闭门在家抄书。
家人说他,三伏天猫在屋里,三九天手脚冻僵了还在写,“他买了很多笔,每次一买就是好几百支,现在还有好多没有被用坏的。”
年纪大,眼睛还患有疾病,老人在抄写过程中充满艰辛,经常抄到一页完结时出差错,一旦出错,精益求精的陈湘安就果断地将出错的一页撕掉重写,毫不含糊,坚决不让自己的手抄本上出现一个错别字。
历经4年,陈湘安的作品终于完成。
有幸欣赏到这部手抄作品的人,都被陈湘安的毅力所折服。
曾有一些人慕名前来,想出钱买下他用小楷抄写的这4本《三国演义》,但都被陈湘安婉拒了 ,“我要坚持我的初衷,把手抄本留给我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