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洛阳老人义务扫街52年是一份道德倡议书
        正文浏览次数:304
  2014/12/10 23:29:35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89岁的洛阳老人权立彦,洗衣做饭,伺候老伴,腿脚勤快;52年前,他手持一把扫帚扫大街,直至今天仍不肯扔掉扫把去安歇,不在乎没工资没待遇,只源于内心最朴实的想法“瞅不得肮脏,不扫扫不得劲儿”。 有人粗略预算,权立彦扫街52年,用坏的扫帚将近300把。所有“作战工具”全是自己掏腰包购置的,义务扫大街,俨然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因“瞅不得肮脏,不扫扫不得劲儿”。耄耋老人权立彦52年来坚持义务扫大街,虽是凡人小事,但也是一堂文明道德示范课。老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爱护环境,呵护文明,具有导向意义。如果更多人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主动不乱吐乱扔,扫掉不文明的尘埃,捡回失落的文明习惯,对净化城市环境,营造文明社会氛围,挽留正在滑坡的文明道德,善莫大焉。   老人“瞅不得肮脏“,52年坚持扫大街,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但又不被重视的文明道德问题。公共场所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这样的点滴小事,虽有点小儿科,但反映的是一种文明习惯,一种精神境界。诚然,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不短的文化积淀过程,但每个人都应该是文明习惯的倡导者。文明工作、文明生活,守住文明道德底线。   文明道德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下,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道德、文明习惯却在退步。文明素质、道德修养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一些陈规陋习,更是照出文明形象。面对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公众除了感叹文明风气日下,现代人道德滑坡以外,思想也会逐渐变得麻木,自觉不自觉地克隆不文明行为。   老人带头示范文明道德素质,营造文明道德氛围、向社会发出文明道德倡议,令人敬仰。我们无法苛求“高大全”式的完美典型。而公共场所表现出来的文明道德素质与公共空间的环境卫生状况,实际上也是个人文明素质、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增强文明自律意识,多一份公德之心,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准则。   不谈大道理,提高文明道德素质,从不乱吐乱扔这些平凡小事做起。如果更多人行动起来,如果文明道德行为内化为我们的文明素质,接过耄耋老人的道德接力棒,那将是一大幸事。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