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十五载风雨路
——记河北省直老干部合唱团
刘晓鸽
为丰富离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1986年,河北省直老干部合唱团应运而生。25年来省直老干部合唱团带着众多的希望和祝福一路走来,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连年取得五项金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目前已经成为老年合唱界的一朵奇葩。
1986年建团时有个社会大背景:就是从1984年国家开始实行离退休干部制度。这个制度刚开始时,老干部们有些难以接受,因为那时候经常教育干部们“小车不倒尽管推”,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干到底。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大的转变,老同志一时想不通。那年在河北省体育馆曾经组织过一次大型的革命歌曲演唱会,老年人、青年人、学生们在一起大唱革命歌曲,激发了人们爱国爱党的心情,受到老同志和群众的欢迎。有的老同志建议说,咱们自己也组织成立一个合唱团吧,用唱歌来回忆革命的时代,用革命歌曲来抒发对党的肺腑之言,进一步丰富离退休后的文化生活,也为老年人提供与社会交往的广阔天地。在省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下,由翟耀任团长、王清泰任常务副团长,张鲁任指挥,有40多名老同志组成的省直老干部合唱团成立了,时间不长就发展到了60多人。
合唱团起初在省会28中的一个音乐教室排练,也在省艺校的礼堂活动过。基本上每个星期活动一次。但由于有些参加合唱的老同志离活动场所比较远,到1987 、1988年,有的人就不愿意来了。最后只剩下30多个人。为此王清泰同志亲自登门拜访,挨个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合唱团又恢复到五、六十人。每到五一、十一、春节这三次大演出时,省市领导都前来观看,并对老同志们饱满的精神风貌大加赞扬,于是大家的热情又上去了。1989年,正值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的时候,省领导说青年节应该和老干部合唱团见见面。那天在石家庄市青少年宫举办庆祝活动,没想到老同志们一唱就赢得了满堂彩。经过与青少年的进一步交流,更加增进了彼此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年轻人对老同志们这么热爱、这么欢迎,心里都非常高兴。这样一来,老年人也喜欢演出、愿意表现自己了,对增加合唱团的凝聚力有了很大的促进。后来石家庄市成立了合唱节,省直老干部合唱团历届都参加,每届都是荣誉奖。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合唱团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文珊同志亲自表扬了合唱团:“精神难能可贵,给合唱节增了彩”。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老干部合唱团在华北烈士陵园高唱抗日歌曲,那次的演出影响很大。当时省领导给合唱团建议:应该找些专业人员加以培训,争取能到外面去演出。1996年,文化部组织全国合唱节比赛,老干部合唱团请了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王玉西任指导。为提高合唱水平,在王玉西的建议下动员省歌舞剧院一部分离退休人员加入了合唱团。为突出河北特色,请河北省歌舞剧院离休干部、国家一级作曲家李跃威创作了《西柏坡的油灯》,经过反复排练,在合唱节演出唱出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荣获银奖。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合唱团有了自己的钢琴。
为进一步提高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多次请专业人讲课伴奏,曾出国留学的省音协指挥周春虎就是其中一位。1995年又请李跃威担任合唱团的指挥,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合唱团的整体演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98年为参加在无锡举办的“裕兴杯”夕阳红全国老年合唱电视大赛,合唱团从8月份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李跃威一句一句地教,一个一个音符地纠正,一个人一个人地指点,直到准确为止,每次他都是边示范、边纠正、边指挥。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但为了比赛他上午到医院输液,下午仍坚持排练。10月27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率团到无锡参赛。团员们为他的健康着想,劝他多休息,他说:我死也要死在指挥台上。就在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中,李跃威倒在了指挥台上再没有醒过来。那次比赛我们合唱团获得了好成绩,可他却永远地留在了无锡。”说到这里,王清泰老人的眼睛里已含满了泪花,声音哽咽了起来。
随着合唱团演出水平的不断提高,除平时演唱一些中外名曲外,合唱团还经常参加各项重大庆典活动。多年来,演出百余场,演唱传统歌曲100多首,世界名曲和自创歌曲20余首。演出的节目曾在中央和省市电台、电视台播放40多次。1996年参加全国"晚霞情"老年人合唱节,获"翠竹杯"创作、表演、组织三项大奖;1998年参加第一届"夕阳红"老年电视合唱大赛,获银奖、风格奖;1999年参加省会三项比赛均获金奖;2000年参加第二届"夕阳红"老年电视合唱大赛,获银奖;2001年11月9日,与来访的美国无伴奏合唱团,在河北艺术中心进行了同台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中美两国老年人的相互了解。
通过老人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不仅为合唱团赢得了荣誉,还丰富了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梅雁阿姨是合唱团的第一批老团员了,她满含深情地说:“合唱团的生活,使我离休后有了精神寄托。既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儿,心情舒畅了,生活充实了,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合唱团的朋友们在一起唱歌,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合唱团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有的老同志都七八十岁了还自己买钢琴弹钢琴,说明他们受到了音乐的熏陶,确实喜欢合唱事业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了解到河北省直老干部合唱团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有欢乐、有奉献,有付出也有回报。合唱团从建团就得到了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历届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接见过合唱团团员,对合唱团的健康成长予以关注。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干部活动中心更是给予大力支持;省文化厅、省音乐家协会及各专业艺术团队作为后援,一些著名指挥家担当指挥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关心和支持,省直老干部合唱团才一天天壮大走到了今天。现任的合唱团谢广地团长高兴地对我说:“我们团现在已经成为省会老年合唱团的一面旗帜了。”谢团长是2002年从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的,一退休就来这里报到了。当时这个团有百十来人,已经比较正规了。当时教声乐的是张群祥老师,他是师大音乐系的教授。现在的指挥是张博义老师,他是省交响乐团合唱队指挥,既是声乐老师又是指挥。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荣辱与共的信念,都愿意为集体做一份贡献。各声部部长和各职能组的负责人兢兢业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在合唱团里,最大年龄的团员已经90岁了,还有几个80多岁的,最小的也有50多岁,他们身体都挺棒。这些老年人每次活动都来,积极性非常高,把合唱团当做自己的家一样。谢广地团长说:“我2002年来的时候,当时的团长是李文苑,我们当年就参加了一个由李岚清副总理亲自倡导的全国首届老年文艺调演,由国家七部委共同主办。全国各省市400多个节目大概有2000多人参加,我们的演出曲目就是《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获得金奖。后来文化部决定从400个节目中选择部分精品节目给中央领导汇报演出,我们的《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有幸作为第一个演出节目出场,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演出。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自跟我们一一握手,大家都备受鼓舞。”2003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老年风采电视大赛获金奖,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老有所为”先进集体。2005年5月1日谢广地担任合唱团团长,同年12月参加了在海南省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老年合唱节,就荣获“五指山”奖(金奖);2007年参加了在太原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获“黄河”奖(金奖);2008年参加了在内蒙古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获“骏马”奖(金奖)”;2010年参加浙江嘉兴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老年合唱节荣获金奖。
“我们团之所以总能获得金奖,首先要感谢的是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年来的大力支持,把关心老干部合唱团的建设和发展当做一项重要的事情来抓。不管是经费上、参加比赛活动上,老干部局和活动中心领导都特别关心,离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团是不可能这么辉煌的。另外我们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章程,现在我们团下设对外宣传组、外联组、后勤行政组、艺术组,管理很规范。当然还因为有一个省交响乐团的好指挥、国家一级演员张博义。我们团还参加两年一届的省会合唱节,共获得了三项金奖。现在我们团名声在外了,请我们演出的机会也很多了,2006年我们虽然没有参加全国比赛,但是我们参加了9次省会公益事业的演出。后来不少人因为年龄的关系要离开了,我们在报纸上公开招纳团员,一下子就来了87个人,经过考试最后考上了17个人。成立老干部合唱团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心,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看着面前神采飞扬的谢广地团长踌躇满志的神情,我深深被他的高涨情绪感染并鼓舞着,他们虽满头白发,可是他们的心是那么的年轻。也许这就是省直老干部合唱团23年来青春永驻的秘密所在。在排练现场,我有幸见到了陪着合唱团一起风雨中走过来的今年已80岁的老团员吴瑞华女士。
吴女士告诉笔者: “我是1987年3月正式来合唱团的,当时也是刚退休。我19岁参加革命的时候就在冀中十分区文工团,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我的歌唱生涯,一直到退休。1986年我参加老干部合唱团,我在合唱团唱了12年高音。1998年以后新人不少,我主动申请去了中音部。我认为音乐是高雅的艺术,好的歌曲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还能让人积极热情地直面人生。”
我深深地祝福河北省直老干部合唱团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服务大局、高扬主旋律”的活动宗旨下,继续发扬“同心做贡献,合作创一流”的团队精神,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取得新的进展和喜人的成绩。并衷心祝福这样一群白发苍苍、永不言老的老人们在无限的追求中走的更远!
作者系《河北老年》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