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以房养老 威海已有老人“尝鲜”
        正文浏览次数:576
  2014/12/10 23:32:17    来源: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将房子、养老这两个在市民心中占据重要分量的词语联系到一起,牵动了各方神经。

      记者采访发现,我市目前尚没有金融机构开展房子反向抵押养老的业务,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概念,对这种养老模式都比较抵触。不过,有一些老人已开始了另外一种“以房养老”的尝试,即将房屋出租或出卖,利用这部分钱去支付住养老院的费用。

      威海已有老人“尝鲜

如今,董瑞洲夫妇早已适应了在老年公寓的晚年生活。 记者 赵刚 摄

      9月27日11时许,走进威海老年公寓时,80岁的董瑞洲老人正在食堂排队买饭,他的老伴王美云则在“家”中摆放碗筷,等待开饭。

      他们位于威海老年公寓的这个“家”,虽然只有28平方米,却异常干净整洁。房间中除了两张床还配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足够两人用。

     “我就是先行者。”谈及最近大家关注的以房养老话题,董瑞洲笑着说。在多数人眼中,依靠儿女养老最舒心,可他认为,年轻人都忙工作,无暇天天陪伴父母,在老年公寓养老自己舒服、儿女省心。

      去年10月,董瑞洲夫妇搬进了威海老年公寓,如今,两人每月需支付1100多元住宿费。“搬进来时,我们就把房子租出去了,每月可以收七八百元租金,这些钱可以抵消大部分住宿费。”他说。

      在威海东发老年公寓养老的毛秀平,也是一位以房养老的先行者。与董瑞洲不同,毛秀平是变卖了房产,利用卖房款来支付养老费用。

      说起这么做的初衷,83岁的毛秀平表示,老伴去世后,和子女同住的她时常感觉孤单,于是就搬进了东发老年公寓。

     “搬进老年公寓前,我就变卖了那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将30多万元房款交给子女,让他们帮我支付养老费用。”毛秀平说,老年公寓内同龄人很多,大家每天聚到一起吹拉弹唱、练习书法、健身,生活过得很“恣儿”。周末时,子女也时常来探望,亲情不减,她的生活比原来充实很多。

     “倒按揭”养老认同者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威海老年公寓生活着110多名老人,威海东发老年公寓生活着200多名老人。尽管很多老人都有房产,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只有少数老人利用房租养老,用卖房款养老的只有毛秀平一人。

      对以房养老,老人们怎么看?

      记者以“你是否接受以房养老”为题,对20名老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13人表示,虽然子女平时工作比较忙,但还是愿意和子女同住,享受天伦之乐。另外7人则表示支持以房养老,而其中的6人会首选房屋出租的方式,不考虑卖房子,更排斥抵押房产。

      在东发老年公寓养老的董文京,在环翠区羊亭镇有套住房,曾经将房子出租过一段时间,租客搬走后,他再也没有对外招租。“我的房子距市区远,租不了多少钱,主要还是依靠退休金支付老年公寓的费用。此外,房子租出去,我想回去住的时候不方便。”在老人心中,房子是他的家,即便他打算长期住老年公寓,家也要保留着。变卖或抵押房产,他从来没有考虑过。

     “自己有房子,百年之后,房子留给儿孙,也算一笔遗产。提前卖掉了,心里就没底了。”71岁的李桂荣表示,多数老人的房子都是辛苦一辈子攒下来的,生前将其卖掉,心中都会不舍。而将房子出租抵减部分养老费用的做法,她倒是举双手赞成。对于房产抵押,李桂荣表示,她还有子女,没有必要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

      在接受调查的20名老人中,只有苗先生一人表示可以接受房产抵押这一方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能够进一步丰富养老方式。”苗先生说,目前,因为传统观念、政策等原因,一些城市的试点进行的并不顺利,但他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的方式也将逐渐被老年人接受。

    “以房养老”期待政策支持

       东发老年公寓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尽管依靠儿女养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流,但近年来,选择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老年人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以房养老相关业务,是有必要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推行以房养老还面临着几重阻力。

     “我国一直存在养儿防老、有房才有家等传统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房产的流动。”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房子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事养老服务的杨先生表示,以房养老方式除了“倒按揭”外,房产养老寿险、房产置换、房产出租、房屋出售等以房养老方式还有很多。如果充分利用房子这一不动产,更多老年人的生活将得到改善。

      “想将丰富的以房养老方式推开,关键要看顶层设计。”杨先生说,就目前而言,以房养老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具体的政策支持,这样,老人不愿意利用丰富的以房养老方式,金融机构也不敢开办相关业务。

       因此,杨先生认为,如果要推开以房养老业务,政策上必须明确什么样的老人、拥有什么样资质的金融机构或养老服务机构可以进行这样的业务,租赁、置换、抵押等各项业务如何开展、出了问题怎么解决。此外,不同城市的房子如何评估、由谁评估、如何返款、返款年限等相关问题,都需要系统、专业化的调查并解决。杨先生认为,国家层面只要拿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案,金融机构及相关养老服务机构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推开相关业务,老年人才敢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以房养老模式。 (记者 郑晓蕾)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