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老年自行车队“骑乐无穷”
        正文浏览次数:1750
  2014/12/10 23:32: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地处辽宁西北的小城市阜新,每天早8点都有一群老人准时集合在市中心广场。他们身着色彩艳丽的骑行服、戴头盔、脚穿旅游鞋;各式不同品牌的变速旅行自行车是每个人的座驾。各车队以一、三、五,二、四、六不同的骑行日活动,成为妆点这座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到老年,并非等候人生终结,而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冲刺。退休几年间,我虽自小就有游泳、打羽毛球的爱好,但由于各个活动场馆不菲的收费,光顾的次数屈指可数。2009年仲夏,听四妹说二姐夫妇参加了老年自行车队,每周出行两天,感觉身体精神都非常好。工作几十年一直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我,趁家里刚好有一辆“内变速”自行车,急不可待地“傍上”二姐就参加了车队。
      逝水流年、日月如梭,64岁的我参加老年自行车队虽五年多,仍算不上老队员,更不敢称年纪大。队里的兄长大姐资格老的已骑行近10年、最年长的已近80岁高龄!回顾那无数次的骑行过程,颇有“过眼光阴难再得”的诸多感慨。彻底远离了“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红柳已摇村”的封闭生活状态。
      1车队业余摄影师
      我刚入队骑行不久,就发现有一年纪偏大的瘦弱老头总是抢先骑在前面下车,时而拍大家骑行的队形、时而为每位拍“特写”……时间长了知道这位叶大哥退休前是政府人事局的公务员。他积极热心地为大家义务留影、拍照洗印。
      车队不乏摄影爱好者,比如老罗、老吴、老杜、小夏、小陈、小钱等……但叶大哥却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惭愧的是当年我还不会转发、上传照片,所以叶大哥拍的照片电脑里没有留存。后来,电脑的普及让老人们兴奋异常,大家或参加电脑学习班、或向孩子们请教。当学会上传、转发后,到QQ空间相册里欣赏自己和队友们的照片时,成就感和孩子般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车队中另一位摄影师是杜大哥,今年72岁,铁路部门退休的他是在“亲家”的影响下参加的车队。
      杜大哥参加骑行前是铁路老年网球队的老队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同龄人。他晚年自学摄影技术,不惜万把块钱装备“单反”相机,几乎每次骑行他都带上,全程为大家认真取景拍照,从不厌烦。我家幺妹儿也在车队,她和几位还没到60岁的女队员,都还属“年轻人儿”,善解人意的杜大哥往往把镜头偏重于她们,为她们留下了无数难得的精彩画面和影像。杜大哥文笔很好,他拍的配有文字解说的山水美景发到QQ空间里,很多队友都点赞。
      2老年人也要学相处之道
      我们这支车队的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甚至退休收入不同都可能引发各种不愉快。
      当年队员不多时这支老年自行车队称“枫叶自行车队”,后来树大分支,才逐渐分为“周一队”、“周二队”。车队一般春节后就开始出队骑行,自愿参加。中途吃饭实行AA制。有一对退休收入不多的夫妇俩参队较早,一直跟“周一队”骑行。他们为人热情、善良。丈夫老赵会修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是谁的车,他都无怨无悔地伸手相帮,队友们都很喜欢他;妻子更没的说,聚餐帮厨、野餐带地席、打扫卫生等,只要是队里的事,她都热情参与。队里另一女队员据说是教师退休,大家一直喊她“教练”,教练的谱儿较大。一天“教练”问老赵和他老伴儿:你们俩退休金多少啊?听老赵报数后,该“教练”非常不解地说:开那么少总跟大家在外面吃你们能行吗?这让老赵夫妇俩备受打击:这不是瞧不起人吗?挣得少就不吃饭了?哪顿饭AA制少掏钱了?……结果他们愤而脱离“周一队”,马上就被邀请加入了“周二队”。
      因为企业退休和事业、公务员退休的差距非常大,个别条件好的大哥大姐难免时不时露出自得的优越感,这让条件差的队友就很反感:觉得大家是因为喜欢骑行运动才凑到一起的,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有了老赵夫妇的“跳槽”事件后,大家对此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磨合年头多了,感情重于其他,再没人因自己赚得多而嘚瑟了。
      3骑行路上夫妻档
      车队有共同骑行爱好的夫妻档不下7、8对,最突出的还非老谢夫妇莫属。老谢和老伴儿老徐,这夫妻俩表面看身体都瘦瘦的,但体质都非常不错。车队举行的环渤海骑行、游盘锦红海滩、环山东沿海旅游等长途骑行他们夫妇都参加了。这对稳健、乐观的夫妇俩严格遵守安全骑行的大原则,善待他人,为人低调,口碑极佳,子女也非常支持他们。
      历数车队的骑行趣事那是千奇百怪,举不胜举。今年国庆节前的承德之行就足以让人哭笑不得:一位刚入队的于姓队友,在此次骑行中突然骑出圈、走丢了。按说手机人人具备,联络不难。可队友们打爆手机也联系不上他,急得大家把电话都打到他家里了,老伴儿也联系不上他。谁知这老兄没事儿人一样,悄蔫的自己花20元在老乡家吃住一夜后才与大队人马通话,理由是手机没电了……能把人气死不!
      4继续前行
      “枫叶”自行车队10位队友2013年4月13日乘火车去上海(自行车随火车托运),15日从上海启程骑行,经嘉兴、杭州、南京、曲阜、泰安、济南、天津、秦皇岛最后终于抵达绥中东辛庄镇“汤上村”。这些勇敢骑行的队友们,历时33天、行程近2千公里。一路相扶相帮、历经风雨,悦尽了江南江北人间春色,在5月16日与前去迎接的队友们会师汤上村。
      几年来,我们都是从目睹青草冒尖、树绿发芽的清明开始跟队骑行,直到秋收之后的初雪降临停止。通过每周两次骑行活动,我们有幸到过近邻南北西东无数个农村乡镇,参观过很多大小水库、名山古剎。初登塔子沟的回首惊望:天蓝草碧、云白风清的自然景观曾让我们几度陶醉。乐于小憩在松林吊床上的悠闲,兴奋于挖野菜的难得,认真于采蘑菇的不易,辛苦于捡花生的劳累。想到自己晚年能有此难得的人生乐趣,真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骑行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不扰民,我们本着安全、健康、悠闲、旅游的良好生活态度乐在其中,多姿多彩的老年自行车队早已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圈,愿这个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