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播到腾讯微博![]() |
曾令国左在陪老人拉家常。 |
“曾令国,活雷锋啊!”一提起这个名字,村内的邻里乡亲都伸大拇指,每年除夕夜,他都会到孤寡老人家中给老人下水饺、陪老人吃饭聊天,这样的除夕,他坚持了 24个。他就是胶南市大场镇马家滩村村民曾令国。
曾在雷锋部队服役
提起当初为啥会想这样做时,48岁的曾令国很谦虚:“只是一次相遇 。”他告诉记者,1984年11月,20岁的他离开家乡,到沈阳军区某部服役。那里,正是雷锋曾经当兵的部队。
“我在1988年请婚假回家过年的时侯,无意中得知村里一对年近六旬的老人曾祥耕夫妇,过年的时候没有子女陪着,十分可怜。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有军人的爱心,再加上部队里受雷锋精神的影响,所以就跟父亲说,我去看看他们老人家吧。”曾令国带上一瓶白酒来到曾祥耕老人家中,发现老人和有病在身的老伴儿孤零零地待在凄冷的屋里,水饺还没下锅。
曾令国说,一阵嘘寒问暖后,曾令国帮老人下了水饺,随后陪老人喝酒、聊天。“我去了后,感觉两位老人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看着老人的慈祥面容,我对他们说以后方便的话就去陪他们过年、包水饺。只是自己也没有想到,就这样过了 24个除夕!到今年,老人已经81岁了。”曾令国说。
“并不是每个除夕都很快乐。”曾令国告诉记者,自己最难受的除夕是在2008年。“那年农历四月,我母亲去世了 ,自己跟父亲一直很难受,除夕时喝了几杯酒,父亲就让自己赶紧去看看曾祥耕老人。当时曾祥耕老人躺在冰冷的炕上,蜷缩着,真的很可怜,看到我来了 ,他一下子爬起来了。这年的除夕,他老人家也是很难受的,因为年内农历六月,他老伴儿也去世了 ,撇下他一人,屋子更显得凄凉。”回忆起这些,曾令国仍然显得有些伤心。
“我跟往年一样,给老人下好饺子,拿出白酒俩人喝起来。老人没了老伴儿,我也没了母亲,这个除夕,两人谁也不敢多说话,惺惺相惜一般喝着苦酒。”曾令国说,但是正是从那时起,他们两个人的心更近了 。
希望老人安享晚年
当记者和曾庆国来到曾祥耕老人家中时,老人正在跟同村的“老伙计”坐在炕头上聊天。“ 这些年感谢这个孩子……”81岁的曾祥耕老人思维并不清晰,很多事情已经记不起来,然而有曾令国陪着的除夕夜,成为他反复念叨的事。
“村里人都知道,他对老人跟对自己亲人一样。”马家滩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曾庆友告诉记者,曾令国年复一年陪老人过除夕,在周围已传为佳话。曾令国却对此付之一笑 ,“从开始照顾老人之后,这事儿就没法间断了。我就是希望老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更希望这个社会上更多需要爱护、关心的人得到帮助。”
文/图 记者 周晋华 通讯员 赵庆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