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百年相守——一位百岁老人的祖孙情
        正文浏览次数:953
  2014/12/10 23:37: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几座百年砖瓦老屋,立于江西万安县城南,其中一幢住着104岁老人曾寅秀。回乡过春节的记者几经打问,找到了这个角落。
  “从民国17年嫁到这里,奶奶在这里守了85年,没有离开一步。”曾寅秀孙子刘小工对记者说。
  老人蜷坐在外间沙发上,盖着毛毯和大衣,露出瘦削的面容。小工说,奶奶百岁时尚可自理,去年开始,视力、记忆几近失去,必须时时有人照看。
  “她守了一辈子活寡。我母亲出生不久,爷爷因生意上的事疯了,直到去世。她靠替人家洗衣服、摆小摊养家糊口,供母亲读书。我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又是她一手带大我们5个兄弟姐妹。”
  “她爱每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也几乎是她带大。我的女儿上幼儿园时,80多岁的奶奶坐在教室里陪着上课……”
  “她从来只有付出。家里养再多的鸡,她只吃鸡屁股,以至于我们以为奶奶喜欢吃鸡屁股。”
  一生支撑这个多舛之家、膏油耗尽的奶奶,表情平静地倚靠沙发,孙子的叙述似乎与她毫不相干。正是阴冷的天气,屋内生着火盆,很是暖和。这盆象征孙辈感恩的炭火,温暖着老人余生,在万安县城传为美谈。
  孙子们长大后,一直守候着年迈的奶奶。百年老屋,成为孙儿孙女结婚、出嫁的地方。1995年,刘小工被调到百公里外的吉安市安监局工作。只要不出长差,每到周五晚上,他必定从吉安赶回陪护奶奶,周一大早返回上班。18年,不管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我们祖孙间有强烈感应。如果突然回不来,这可是大事!”
  “前13年是坐长途班车,或者搭人家便车,得走两三个小时。2008年,自己花5万元买了个奇瑞QQ,看奶奶更方便了。”
  奶奶生活无法自理后,小工每次返回,都给奶奶熬好骨头稀饭,装上保温桶上路。“到家后,还是热乎乎的。”小工说。
  平时周一到周五照顾奶奶的任务,则由在万安县公安局工作的弟弟承担。相隔数百里的两兄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奶奶陪护、照顾“无缝对接”。老屋紧靠奶奶卧室的那间,摆放着孙子、孙媳日夜陪护奶奶的床铺。
  “老屋做饭、上厕所很不方便,我们兄弟姐妹都有很好的房子,但奶奶不愿离开。我们理解奶奶,乐于在这里守着她。一天是这样安排的,早起熬好稀饭、生好火后,伺候奶奶起床、上厕所、洗漱、梳头,给她喂稀饭。中午,去看望快80岁的母亲,她也躺在床上,需要照顾……只有下午3点后奶奶午睡了,这两三个小时才属于我们自己。”刘小工说。
  记者问:“日复一日,烦吗?”
  “我们兄弟姐妹,还有我们的孩子,都以照顾奶奶而高兴,我女儿每隔一周一定从吉安回来看奶奶。”
  “奶奶的隐忍、奉献、宽容、慈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只要奶奶在,这个老屋在,就是这个家的中心。只有到了这里,才觉得落了脚,落了心。”刘小工说。

责任编辑:李璠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