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心药”是不少老年人的居家必备,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急救作用,患者要谨记以下24字诀:药物要“新”,防止“上瘾”,先嚼后含,讲究姿势,事不过三,药不离身。
药物要“新” 这些药物虽说有效期一年,但患者平时应注意药物有无变软、变黏、变色、破碎现象,发现变质就要立即更新。
防止“上瘾” 经常服用这类药物也可能“上瘾”。要防止“瘾”,可两种急救药交替使用。
先嚼后食 如果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先嚼后再压在舌下含服,则效果更好。因为嚼碎后更便于溶化和舌下黏膜吸收,能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见效更快。
讲究姿势 含服时应取坐姿。因为站着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躺着含服也不妥,因心脏位置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脏,致使心脏贮血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事不过三 在药物有效的情况下,通常用药数分钟后心绞痛就应缓解。若仍不见效,应隔5-10分钟后再服一次。如此重复2-3次,若仍然无效,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药不离身 救心药应随身携带并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
(摘自4月24日《老年生活报》莫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