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日,万全县洗马林镇南窑村村民王佃玉迎来104岁生日。当日,镇、村干部和乡亲们来到老人家中祝贺,和老人一起点蜡烛、包饺子。多年来,政府关心、家人孝顺、自己健康饮食,百岁老人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王佃玉说,这是他一个世纪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他有滋有味地过生日。
大家一起为老人过生日。
王佃玉一人经常柱着拐棍上街转悠。
镇村干部上门为老人过生日
7月1日,艳阳高照。
在万全县洗马林镇南窑村一处翻新了房屋的院落中,一位老人在儿媳妇的陪伴下晒太阳,这位老人就是104岁老人王佃玉。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只要好天,他都会柱着拐棍到村里的大街上转一圈,跟年轻人聊聊天。
“爷爷,祝您104岁生日快乐!我们是镇里和村里的干部,今天来给您过生日,祝爷爷长寿。”洗马林镇副书记刘社山、民政干部温丹丹、南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廷有和乡亲们一行,带着生日蛋糕、饺子馅、饺子粉、水果等慰问品,进了院子后,拉住老人的手说道。
“快进家,快进家,大家伙地里活这么忙,还来给我过生日,连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了,你们还记得,真是太谢谢了!”王佃玉有些激动,拄着拐棍和大家一起进了屋。
“爷爷,咱们吃完生日蛋糕,大家给您包您最爱吃的猪肉白菜馅儿饺子。”温丹丹说。
王佃玉从温丹丹手中接过点心,用手扶摸着生日蛋糕说:“孩子们,又让你们破费了,老给我送吃的,端午节给我的点心还有呢,真是过意不去。”
“爷爷,您上炕坐着,咱们吹蜡烛、吃蛋糕、过生日。”说着,温丹丹为老人点着了生日蜡烛,并让老人许愿。
王佃玉说:“咱们都一生平安!”
“爷爷,张开嘴,尝尝这生日蛋糕甜不甜?”说着,刘社山将一块切好的蛋糕送进了王佃玉老人的嘴里。
“真甜!我活了100多岁,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吃生日蛋糕,我是个有福的人。”王佃玉吃着蛋糕,流下了热泪。
随后,大家剁馅的、和面的、擀皮的,和王佃玉的家人一起为老人包饺子。王佃玉嚼着自己平时最爱吃的猪肉白菜馅儿饺子,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政府关怀温暖百岁老人心
“这几年,镇里、村里对我爹可好了,一年6000元钱补贴,足够老人花了,老人生活得可幸福啦!”王佃玉的儿子、今年70岁的王世红盘腿坐在炕头上,边给父亲碗里夹饺子边说。
温丹丹介绍,王佃玉每月享受着百岁高龄补贴300元、农村低保130元、养老保险70元,加起来一个月有500多元。多年来,政府从方方面面都给予了老人很好的照顾。
“咱们家这土坯房子太老了,已经有五六十年了,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这是去年村里危房改造时给换的塑钢门窗、吊的PVC房顶子,”王佃玉儿子王世红的媳妇石粉花,指着窗户和房顶子说,“孩子们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家中剩下了老人们,也不讲究,有个住处就行了。没想到村里给进行了危房改造,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村支书王廷有说:“我们村里能出个百岁老人不简单,也是我们村里的光荣,由于他们家比较困难,逢年过节,都要给老人家中送一些像米面油等慰问品以及慰问金。”
“这几年可感谢镇、村领导了,经常上家来看我,还给拿东西,今个儿还来给过生日,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政府关心,儿孙孝顺,吃穿不愁,我可赶上好年头了,我还要结实实多活更长时间。”王佃玉老人放下手中的酒杯,感激地说。
好儿媳悉心照顾高龄公公
在洗马林镇南窑村,提起王佃玉的儿媳妇石粉花,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可是一个难得的孝顺儿媳。”
“我的两个姐姐都去世了,我在家中排行老三,老父亲一直跟着我生活。”别看王世红今年70岁了,但看上去可不像是70岁的人。他说,家中的10亩地全靠他自己,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简单吃一口饭就下地,中午带干粮,晚上天黑才能回来。“现在正是地里的大忙季节,误不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啊!”
由于王世红的儿子王春冬与儿媳妇孙桂仁带着孩子到孔家庄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了王佃玉、王世红、石粉花三人。白天,王世红到地里忙活,家中照顾老人王佃玉的事儿就全交给石粉花了。
石粉花今年64岁,19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王世红。一年后,她从张北县大河乡红里坡村嫁到了王世红家。从嫁到王家的第一天起,她和丈夫就一直和公公王佃玉住在一个家里,到现在44年过去了,也没有分过家。
由于村里自然条件差,多为旱地,平时只能种着点玉米、谷黍、山药之类的作物,收入很少。“老人爱吃肉,特别爱吃猪头肉,每天要吃一小块。我家里再困难,也要想办法给老人买点。”石粉花说,老人每天早晨必须喝一杯牛奶、中午吃一碗莜面、晚上喝一碗粥,这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她家中再忙,必须保证老人的一日三餐。
王佃玉平时喜欢喝白糖水和吃白糖,她就经常到村里的小卖部去买,家中一年四季不缺白糖。怕老人后背、腿脚受凉,她每天给老人烧炕,一年四季保证老人睡上热乎炕;怕老人感冒,她家中常备感冒药。
现在石粉花家中养着一头猪、二十来只鸡、十来只兔子。农忙时,她帮丈夫锄地,中午回家给老人做饭。从地里干完活回家从不空手,总是背着一袋子猪草。
在她家的小院里,种着西红柿、黄瓜、茄子、香菜等。在她和公公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咱岁数大了,别的活也干不了了,但看着儿子、儿媳每天辛苦的样儿,特别心疼,好天气出门透气时,在院子里帮助浇浇地。能干多少是多少,尽自己一份力,实在干不动了,也没办法了。”王佃玉手里拿着水管,边浇地边说。
儿孙孝顺好家风代代相传
王佃玉的四女儿王世珍今年66岁,小儿子王世云今年62岁,都在孔家庄做生意,平时都非常孝顺父亲,经常往家中捎吃的、穿的、用的,无论生意再忙,都会抽空儿回家看望老人。
每年地里农忙季节,王春冬都要让媳妇孙桂仁回到家里,帮助照顾爷爷,让父母忙乎地里的活。
“尽管每年农忙时节都要耽误打工挣钱,但只要照顾好爷爷,让爷爷身体硬朗朗的,比什么都强。”王春冬说,等以后有了钱了,在城里买上大房子,把爷爷接到城里来,让爷爷好好享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
2014年,王佃玉生病住进了万全县医院,王春冬与媳妇孙桂仁每天守在医院里,跑前跑后照顾老人,医护人员和同病房里的人们都非常感动。
王佃玉爱吃甜食,王春冬经常托人从孔家庄往回捎水果、饼干、面包之类的食品,保证爷爷有零食吃。
“你看,这是小饼干,这是小面包,这是干馒头片,这是巧克力,这是糖块。”石粉花打开王佃玉身边的一个小纸箱子,里面放满了孙子、孙媳妇给老人买回来的零食。
石粉花指着老人炕上放着的一堆叠得齐齐整整的衣服说:“这是上个月孙媳妇回来时给爷爷洗的衣服,临走时叠得齐齐整整,让老人换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