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介绍
李玉兰,68岁,石家庄人,退休教师一名。她是小区里有名的“老顽童”,经常坐公交车去各个公园打太极拳;也是天生的乐天派,老伴儿去世后,她通过自我调节,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李玉兰退休已经十来年,也没捞着个清闲。用她自己的话说,“退休了也没‘解放’出来,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买菜、做饭、帮儿女带孩子,当然,她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那就是玩儿。
从登山到“改行”打太极
李玉兰的“好玩儿”在小区里都出了名儿,退休之前,一放寒暑假,她就背上包出去旅游,“登过泰山,喝过五大连池的水,去过四川九寨沟……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走遍了。”她爱爬山,只要有山的地方必去,后来医生告诫她,攀爬类的运动并不适合老年人,对膝关节磨损太严重,况且她又有心脏病,李大妈这才收了心。但玩儿心太重无处发泄可怎么办?于是,她“改行”打太极拳了。
刚开始,李大妈还对这项运动持怀疑态度,“这不急不慢、晃晃悠悠的能对身体有啥好处?”这一晃,打拳打了都十来年了,李大妈感受最深的就是“免疫力增强了,很少得呼吸道疾病;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动无有不动’,对腰椎颈椎极有好处。”李大妈笑称,老年人最容易得的骨质疏松病她从没犯过,就是因为沾了太极拳的光。
大妈讲起打拳心得也自有一套,“要‘用意不用力’,要控制好动与静,才能锻炼人的神经系统。打拳还要用心、用腿,整个过程要用力均匀,才能锻炼人的精神和反应能力。整个过程和谐统一、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祛病强身的功效。”
用好心态去支撑好身体
后来,李大妈觉得一个人打拳实在没意思,连个交流心得的人都没有,于是就想着出门找找“组织”。她开始每天坐着公交车去各个公园打拳、练操,最夸张的时候,一个月120次的公交卡都不够她坐的。石门公园、欧韵公园打拳的老人最多,她主动上去跟人家聊天,时间一长,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大伙儿眼里,这个爱说爱笑的老太太似乎从来没啥烦心事儿,连小区里跟她同龄的王大妈也拿她调侃:“别看头发全白了,脸上皱纹却没几道,还这么爱玩儿,越发像个老顽童了!”
实际上,上天并没有对这个开朗的老人格外眷顾,李大妈的烦心事儿也不比任何人少。就在前两年,老伴儿得病住院,“前一天还好好地在医院里输液呢,第二天人突然就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李大妈至今说起来都一脸悲痛。她也有想不开的时候,朋友劝她:人都走了,你又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好,干吗跟自己过不去呢?她想了想觉得也对,“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健康的身体不就是靠好心态去支撑的吗?”说到这儿,李大妈释然地笑了,这笑容像是在安慰别人,也是在自我安慰。
把“遛圈”当成一件严肃的事
李大妈的小孙子正在上初中,一直跟着她生活,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鱼肉蛋奶各种营养缺不得。但她知道,自己这个岁数一定得“管住嘴”,再跟孙子吃一样的饭就“营养过剩”了。
这不,一年前去做体检,她还查出有脂肪肝,接下来,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健身计划:每天早晚去河北科技大学的操场上“遛圈”,对她来说,“遛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吃饭也开始实行“分餐制”,自己吃自己的,坚决抵制多油、多糖、多盐食物。不到一年,脂肪肝就自行消退了,体重也一直控制在110斤左右。
不少老人都受过保健品的“忽悠”,可李大妈觉得,“我宁愿多看看养生节目,多喝喝三豆汤(红豆、绿豆、黑豆熬的汤),也不去花那份儿冤枉钱。”
■文/本报记者靳晓丹
名人长寿经
苏轼
有四味“长寿药”
苏东坡的四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一曰无事以当贵。这就告诉我们在心情上要潇洒大度,随遇而安,不要过分在意荣辱得失。往往考虑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尽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曰早寝以当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三曰安步以当车。这一条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不要乘电梯,生命在于运动。
四曰晚食以当肉。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先止”,饥饿了以后再进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文/《晚报文萃》
康熙
节饮食、慎起居
康熙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用现在的话说: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鱼肉腐败变坏的、食物时间长变质的、食物气味变臭的、不当时令的、调味品不当的不吃。席上的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
吃水果,他也讲究。康熙曰:“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熟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此养身之要也。”
可见,康熙对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颇为讲究。简单地说,就是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适量,生活有规律,才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