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年龄松绑释放金融服务善意
正文浏览次数:629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想找银行贷款买房也不是不可能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日前宣布,工行已经将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最高年龄从65周岁延长到70周岁,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超过75年。
金融杠杆向来被公认为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助推因素之一,对于工商银行提高个人房贷年龄上限,有人认为这是房贷放松的迹象,或将使得更多人借助杠杆撬动购房,是刺激楼市的做法。但实际上,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会改变的背景下,抑制住房投资投机、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调控政策导向不会发生变化。提高贷款年龄显然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向鼓励购房的转变。工商银行此举,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战略、业务方面的考虑。
就个人住房贷款领域而言,一些地产分析师指出,目前,市场90%以上购房人群集中在70后、80后。那么,相比接近退休年纪能不能继续贷款,主力购房群体更关注的显然是决定月供水平的利率折扣变化和贷款年限变化,而非借款人最高年龄的提高。因此,相关政策的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45岁以上特别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虽然不是市场购房主力,但同样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和退休年龄延迟已不可避免,将住房贷款年龄上限提高到70周岁,尽管对年龄偏大且有能力改善住房需求的人来说,可按揭的年限可能只有5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时间,但站在理财的角度,此举显然有助于他们合理安排资金,减轻经济压力和房款支出对生活的影响。
商业银行将住房贷款年龄上限提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拓展了新的客户群体。当前,绝大多数银行对老年人申办信用卡都设置了年龄门槛,对比而言,个人信用卡业务显然比房贷业务更容易进行风险防控,有关银行愿对后者适度“松绑”,更深层的意义乃在于金融服务领域对老年群体的一次善意释放。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