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开始“升级”。《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骗子以往是通过发传单或者打电话等方式联系老人,然后让他们前往某个固定的经营场所。如今为逃避官方打击,骗子开始变换经营场所,先通过电话与老人约定好,再派车将他们送至某地,然后集体前往郊区的观光园,利用封闭的环境销售高价产品。
《法制晚报》:包括高价售卖保健品在内的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不少都处于欺诈和诈骗的中间地带。有些案件警方通过调查,获取证据,可以以涉嫌诈骗立案侦查;有些则因情节缺失或证据不足达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被骗老人只能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权。
长期以来,对于可通过民事法律途径也可通过刑事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般主张走民事途径。但对于针对老年人的种种恶劣骗局,则恰恰应该相反,只要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就应立案侦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儿上杜绝此类现象滋生的环境,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新快报》:骗术“围猎”老人之所以能得逞,与老龄化社会特质分不开。正如专家所说,老人最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他们同样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正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给骗子钻了空子。
由此可见,破解老年骗局“新套路”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升级关爱新版本。同时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这类诈骗犯罪。
光明网:虽然近年来各地对保健品营销骗局采取了清理整顿和打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效果,可是骗局并未彻底消失,而是改头换面,由明转暗,以新的骗局套路出现,甚至借助各种新政策、新技术,令人防不胜防。对于保健品营销骗局的打击,也不能简单采取运动式手段,要对保健品营销骗局进行法律方面的定性,明确司法处罚措施,鼓励民众积极举报,用打击电信诈骗的雷霆手段,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