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各种养生机构、保健产品坑老骗老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一些见利忘义者瞅准了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养生保健之名,行骗钱骗财之实。一是以情感套话。二是以“服务”取胜。三是以“专家”增强说服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老人走出养生保健的误区呢?首先,从根本上说,要加快推进家庭医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养生机构的监管。治理养生保健乱象,应该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协调机制、出台规范标准,体现监管的效能。
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然而,给市场放权不是放任。政府职能部门要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让养生服务规范化、有序化。在互联网时代,监管部门还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监管装上“火眼金睛”,开展监管部门间信息系统整合,实现部门间的监管互联、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监管的覆盖面。
让老人健康地安度晚年,不被弄虚作假的养生保健机构和产品坑骗,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的健康,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日益成为现实。
据《人民日报》